牡丹褐斑病在牡丹生育前期出现。
症状:叶外貌泛起巨细区别的惨白色黑点,一样平常直径为3-7毫米巨细的圆斑。一叶中少时1~2个病斑,多时可达30个病斑。病斑中部逐步变褐色,正面散生非常渺小斑点,缩小镜下绒毛状,具数层齐心轮纹。相邻病斑归并时构成不规矩的年夜型病斑。出现严重时所有叶面全变为病斑而枯逝世。叶背面斑病呈暗褐色,轮纹不显着。
病原:病原菌为变色尾孢菌(CercosporavariicolorWinter),属丝孢纲、丝孢目。分生胞子梗浅色,偶有隔阂或屈曲,不分枝,巨细为10~35×2~4微米。分生胞子无色至淡褐色,巨细为40~120×2.0~3.5微米。
侵害门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胞子在病组织和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感染泉源。以风雨流传,从伤口直接侵入。多在7~9月份病发,台风季候雨多时病重。下部叶先病发,前期治理抓紧,盆土过干、过湿时病重。
防治和治疗要领:采收后完全扫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