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试说中国盆景的艺术性特质

时间 : 11-02 投稿人 : 兴城 点击 :

“艺术性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反映思想情感所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试说中国盆景的艺术性特质 | 植物知识

中国盆景艺术历经千余年的传承,借助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传统艺术理念,进行着一个不断将园艺活动升华为形式美、自然美艺术性创作活动的实践。

中国盆景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其内涵体现在精神层面,视盆景为诗化的自然,通过盆中之物言情明志;在物质层面,以画面美实现赏心悦目的功能,刺激感官而取悦人的“心”,即思想。此盆中之物(植物、山石)则成为实现上述目的载体和引发审美主客体共鸣的媒介。

分析中国盆景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不难看出,中国盆景本质上是一种融中国诸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边缘性综合艺术形式。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共性,了解了中国盆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内在与外在的千丝万缕联系,包括透视原理、思维方式、艺术理念、创作技艺、审美情趣等,也就懂得了中国盆景的艺术性特质。

横向比较中外盆景的艺术特征,有助于对中国盆景艺术性质的理解和认识。与中国绘画理论一脉相承的盆景创作同为散点透视原理的运用,同为写意性艺术语言。中国盆景的创作往往是创作者在观赏了大量自然景观、园林并娴熟诗词等文化知识基础上,依据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其创作过程分为作者日积月累长期对大自然万物的采风(信息收集)?经对记忆中美景的整理、筛选逐生审美感兴而显现“意象”(信息加工)?依据“意象”而创造出表现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信息输出)。

这样一个信息收集、加工、输出的过程,勾勒出中国传统艺术写意性创作的思维状态。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培育、陶冶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欣赏习惯。

渊远流长的中国盆景,经过不断弱化其园艺性,强化其艺术性的传承,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行为,即通过盆中之景在体积、色调、明暗、曲直、动静、疏密、虚实的对比等艺术语言的运用,营造出鲜明、生动、准确的“意象”。其基础是“象”也称物象,如盆中树桩、山石的外在视觉形象;“意”即心象,指人超越性的主体情感,充满主观色彩的联想。具整体性、多义性和独创性的“意象”,是创作的支点,是创作某种形象的动机与目的。中国传统艺术如中国绘画、古典园林等包括盆景创作,都强调“意在笔先”。盆景艺术利用艺术的载体--树桩与盆钵、权桩与树干、树干与枝条、枝条与叶、树冠与干与根以及配件、题名等盆景艺术元素,有机地组合为“立体的画”、“无言的诗”,实践着中国盆景的艺术性特质。可以讲,艺术性是中国盆景的特有性质,它排斥一切没有意象的作品。

这特征在树桩盆景体现最为典型。自我国清代就有盆景和盆树之说,即将不能表现出意象的盆栽树桩作品称之为“盆树”。唯有表现出中国盆景艺术性特质的作品,方称为盆景。

我国的“文人树”盆景是源于仿中国古画家“文人画”笔意的盆景另类“文人树”,与中国画可谓异曲同工,同样用最少的“笔墨”描绘景物的神韵。它的特征一般是这样的:在树桩盆景中往往表现为耸高、清瘦、潇洒、简洁,在树干五分之三以上部分布三至四个枝条,其中较长一枝弯曲并呈垂直而下状,在未翘梢起的基本型”(马文其《盆景制作与养护》,金盾出版社,2000年)。文人树往往以个性生动、鲜明且技艺精湛的艺术形象,为自古中国知识分子清高、自傲的志向和独往独行不羁的人文精神追求,作了最好的注释。也同样注释了作者的审美意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