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原产印度,属热带、亚热带多年生豆科植物。株高1米--4米,树冠直径1米--2米,多次分枝,因豆荚结于树冠枝梢上,故称“木豆”;又因鸽子爱吃,而称“鸽豆”;还有树豆、千年豆、蓉豆、柳豆、扭豆、黄豆树等俗名。
木豆是惟一的木本食用豆类作物,其青籽粒是优质美味蔬菜,成熟种子大量用做粮食,嫩枝、干鲜叶可用于饲料,还田也是好肥料。茎秆可做薪柴、建筑用材及造纸原料,枝条可编织筐子,花期时可放养蜜蜂,成株可放养紫胶虫生产紫胶,目前国际市场价格较好。木豆是速生的灌木,根系非常发达,当年种植当年覆盖率能达到70%--95%。种在陡坡上作为防护林,既能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其根瘤又能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落叶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木豆还可种在田边房舍周围做篱笆。总而言之,木豆是一种保持并改善生态平衡,向荒山瘠地旱坡要粮要钱的最佳作物。
木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平均含量21.5%,淀粉平均含量54.7%,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A、B、C、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豆类。在小麦主食中添加30%木豆,在大米主食中添加8.5%木豆是人类极为理想的营养结构。
一、木豆的生物学特性
木豆为短日照作物,同时对温度也很敏感。早熟品种开花所需的最佳温度为24℃--27℃,中熟品种为20℃--24℃,晚熟品种为18℃--20℃,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都会导致开花延迟。
木豆生长发育需要较强的光照,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落花落荚严重,病虫害容易发生。木豆各个生长阶段对霜冻都很敏感,0℃以下叶片和枝梢即被冻伤,因此作为多年生作物时,应确保在周年无霜的地区种植。在低于7.1℃、高于46.5℃条件下不能出苗。
木豆比较耐旱,在年降雨量380毫米的地区,不浇水的情况下仍能收获。
木豆不耐涝,降雨过度和土壤渗透性差的地区不宜于木豆生产。若田间积水48小时以上,木豆会成片死亡,因此在低洼地种植木豆时,雨后应及时排水。
木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土、黏土、石砾土上都可种植木豆,以排水良好的偏酸性土壤最适宜木豆生长。木豆对土壤的酸碱度有良好的适应性,在pH值为5.0--8.5的环境下都生长得相当好。
木豆是耐盐碱能力较差的作物,其耐盐性不及豇豆、大豆和黑吉豆,但强于绿豆,应避免在过于盐碱化的滩涂地上种植木豆。
木豆一生中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如果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水平不能满足木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施肥补充。木豆通常对氮肥不敏感,但过量的氮对木豆生长有害无利,并对根瘤形成和早期固氮产生不利影响。缺磷会导致早熟品种开花和成熟期延迟,产量降低。如果发现微量元素缺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叶面施肥。
二、木豆的栽培
1.选地及种植密度。种植木豆的地块一般选在旱薄地、丘陵坡地及其他作物很难生长的地方,以充分发挥这种作物耐旱、耐瘠的优势。用于种植木豆的地块,播种前犁15厘米深的土层以保证木豆生长良好。耕后起畦,畦宽2米,播种时因品种不同设计不同的行数,早熟矮生品种每畦播3行,中、晚熟品种每畦播2行,形成大小行条带种植模式较为理想。畦中可以间作花生、大豆、玉米等作物2行--3行。在陡坡种植木豆,不需进行种植前的土壤耕作,雨季开穴撒籽即可。
2.播种规格和播种期。木豆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是3厘米--5厘米。比较合理的播种方式是开沟条播、开穴点播,播后马上覆土,以保证种子与湿土良好接触,提高出苗率。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广东、广西地区种植木豆,播种期安排在4月份--7月份比较理想。播种前先浸种12小时,捞起晾干即可播种。株行距为40厘米x100厘米--60厘米x100厘米,如用于收割青饲料可条播,行距1米。
3.肥水管理。由于木豆苗期还没有固氮作用,因此播种时每亩用复合肥10千克或农家肥1000千克作基肥,以保证苗期的健康生长。在降雨量不足500毫米的地区,如果在木豆需水临界期的灌浆期浇水,会显著增加产量。木豆是所有豆类作物中苗期生长最缓慢的一种,常常遭遇杂草的严酷竞争,一般播种后30天和60天进行两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可基本保证木豆不受杂草危害。播种60天后木豆生长非常迅速,杂草将被彻底抑制。
4.病虫害防治。引进的木豆新品种抗病性较好,但抗虫性差,特别易受豆荚螟、豆荚野螟、豆芫菁和豆象等为害。豆荚螟、豆荚野螟、豆芫菁主要在花期咬吃花和嫩荚,豆象主要为害未晒干的种子。因此,在开花结荚期要注意防治,可用杀螟松800倍液--1000倍液,或用甲胺磷和乐果配合喷杀。
5.收获与贮藏。木豆采收干籽粒(种子)的最佳期是植株的80%--90%的豆荚变褐时。如果只收获一次,收获时可齐地面处整株收割,然后晒干脱粒;如果留作再生植物,可以离地面50厘米以上割断主茎分枝,进行收获。木豆作蔬菜收获青荚时,应于鲜粒长到最大、籽粒饱满时分批采收,每周采收1次,一般可持续采收1个月--2个月。以收获鲜茎叶生产青饲料或加工干叶粉制作配合饲料的,当植株长至150厘米时从离地面50厘米--70厘米处刈割,每隔6周--8周收割1次,每亩每年可收青饲料3吨--6吨。干籽粒收获脱粒后应及时晾晒,当种子含水量降到12%以下时,便可安全贮藏。
张庆斌 孙明义
摘自于2003年第6期《农村实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