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科】鳞翅目,蛱蝶科。
【学名】Kirongaranga
【分布】福建、台湾等地区。
【危害对象】桂花、女贞、小白蜡等花木。
【危害征状】幼虫食害叶部,幼虫食量大,常将全株叶片吃光。
【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22~26毫米,翅展60~68毫米。雄成虫体长16~20毫米,翅展50~56毫米。头、胸和触角均为黑色,足和腹部灰黄色,有数条黑色横纹。前翅边缘较平,中室3个黄色斑纹;后翅边缘为大锯齿状,近翅基处有一椭圆形斑纹。前、后翅均为黑色.背面花纹清晰。
2)卵:浅绿色,半球形。
3)幼虫:仞孵幼虫体长3毫米,头褐色,胸部至腹部二分之一处为浅绿褐色,腹部二分之一处至臀节为浅褐色。四龄时,胸、腹各节布满黑、黄斑点,第六、七、八腹节背部各有一个黑色“V’’形斑纹;头壳周围有30余根褐色刺,分列排成2行。
4)蛹:银白色,具有黄色条纹,并带自金属光泽,体长19~23毫米。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寄主叶片上越冬。翌春3月下旬至4月中旬越冬幼虫在寄主叶片背面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飞翔一段时间.即在叶片尖端产下1粒卵。初孵幼虫取食叶片尖端成缺刻状,随即在叶片主脉尖端用丝缠绕粪粒连成1根小棒,取食后伏在小棒上,随着虫体的长大,小棒也不断延长。幼虫昼夜取食,取食量在四五龄时最大。幼虫蜕皮后将蜕皮壳食尽,后在小棒或叶面上静栖数小时至l0余小时.然后才取食。幼虫老熟后,倒悬在叶片面化蛹,蛹期1 4天左右。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幼虫期和化蛹期,经常检查桂花植株,发现幼虫和蛹.及时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