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是蔷薇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有着广泛的分布范围。地榆的嫩苗茎及花穗都能够用于炒食、做菜等,有着止血凉血、清热解毒等各种功效,并且也有着一定的观赏性。那么地榆该怎么栽培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地榆的栽培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采种浸种
每年9月末是地榆种子采收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的地榆种子产量高,并且质量还可以得到一定保证。地榆的适应能力强,种子中实不易脱落,所以也能够恰当将采收时间延迟到10月份左右,可提升种子发芽率。采种后对种子进行处理,做好浸种消毒工作,浸种的时候要选择温水,但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可能会引起种子烫坏。要小心消毒剂的利用,避免消毒过度,影响种子发芽。
2、适期播种
处理完种子后,选择光照充溢、肥力充溢的砂性土壤,然后整地深翻做畦,结合施足底肥。抑制好播种密度全面匀称的播在土壤中,播种后覆盖细土,恰当镇压,浇足水。在还没有出苗的时候要保证土壤足够湿润,将土壤温度抑制在18度左右,避免温度太低影响地榆种子发芽,一般3周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增加管理,保证地榆幼芽健康成长,为小苗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田间管理
地榆的成长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田间管理能够恰当放松。不太低于的用水量比较大,因此在栽培中要坚持土壤湿润,经常浇水。并且要恰当追肥,追肥的时候抑制好氮肥的利用,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采收一次就需要追肥一次,恢复地榆的长势,促使叶子成长,延迟地榆的抽薹。如果栽培偏向是嫩叶的话,那么在植株抽薹的时候就要摘除花薹,促使新叶的成长。最后要做好中耕锄草工作,避免杂草抢夺地榆成长营养物质。
4、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地榆的病虫害发病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地榆的成长能力强,不过在管理不善的状况下。还是会有部分病虫害形成的,比如白粉病、金龟子等。因此我们同样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工作,经常锄草、抑制好栽培密度,避免栽培过密下降田间通透性。要保证地榆汲取充分的光照,避免田间湿度太高。经常观察成长状况,发现有发病症状的时候要准时作出对应对策,避免病情蔓延。
以上就是地榆栽培技术的简单介绍了,地榆的栽培技术是比较简单的,并且管理起来也不是那么麻烦。不过也还是需要大家做好基本工作,否则对地榆还是会出现一定影响的。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