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我国大棚蔬菜的种植水平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们仍旧落后了30~50年,既然有这样大的差距,那我们在种植过程中肯定存在很多不当之处。笔者近日在山东省西南部一些地区走访时发现,当地菜农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更为明显的误区,现简单介绍如下:
盲目性施肥
一般情况下,温室内的湿度、温度较利于温室内土壤养分的转化和释放,利于蔬菜对养分的吸收,因而在温室内可适当多施用些肥料。但是长期以来,种植者往往形成这样一种概念:蔬菜长势旺,产量一定高,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肥料施用量与蔬菜产量之间是抛物线关系,并非直线关系,当产量达最大值后,再增施肥料反而减产,实践也已证实了这一点。如在施鸡粪过多的温室内,若通风不及时,常发生中毒现象,影响产量。因此,温室内切忌一次施肥量太大。
1、复合肥施用量过高
在走访时我们发现,聊城市的很多菜农过量施用复合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气温回升以后每次随水冲施的复合肥高达50公斤左右。事实上,在现在的天气情况下,每亩每次冲施25公斤复合肥加适量冲施肥就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过多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对生产无公害蔬菜产生不利影响。
2、复合肥取代单质化肥
近年来,复合肥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突出优点是含营养成分多,因此已被农户普遍接受,并大有取代单质肥料的趋势。其实复合肥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单质肥料,因为复合肥相对单质肥料见效慢。所以,在蔬菜苗期(以吸收N素为主)和蔬菜结果盛期(需肥量大),应补充相应的速效单质肥料:苗期,追施速效N肥(如尿素等),或在施基肥时配施少量碳酸氢铵或尿素;结果盛期,随水冲施速效N、K肥(如尿素、硫酸钾)。
3、微量元素肥补充不及时
由于土壤本身养分含量少,或是蔬菜养分需要量大,或是土壤中养分含量多但有效量少,致使蔬菜在生育过程中出现明显缺素症,如西葫芦新叶黄化发白(缺Fe),番茄果脐腐病(缺Ca)。因而在补充N、P、K大量元素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其他元素的补充。可用微肥底施或叶面喷雾,做到各营养元素的平衡补给。
4、不按需供肥
施肥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蔬菜类型,选择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黄瓜和番茄同样是需肥量大的蔬菜,但是其施肥量、施肥时间很不一样。因为,黄瓜根系浅,只能吸收浅层的养分,结果盛期,应多次少量追肥,一般一周左右施1次肥,前期以N肥为主,中后期以N、K肥为主;番茄根系深,能吸收到深层的养分,施肥次数少,从定植后,常在第一穗果实坐稳(鸡蛋黄大小)后,才追肥浇水。而在实际施肥中,无论给黄瓜追肥还是给番茄追肥,菜农常采用差不多的施肥量和施用次数,结果造成投资不断增加,效益反而降低的后果。
5、施肥却不了解肥料的特性
施肥时不了解肥料的特性,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施用铵态氮肥,由于温室密封时间长,易在温室内产生氨气为害,因而铵态氮肥用量要少,温室多放风。施用含氯肥料(KCL、NH4CL),易产生氯害,因而温室内应少施用或不用含CL肥料。曾有农户在温室种植黄瓜时施用了大量的KCL(KCL比K2SO4便宜),造成黄瓜在刚开始结瓜时大量萎蔫死亡。总之,农户在施肥时,要了解肥料、蔬菜的特性,配方施底肥,平衡施冲施肥,平衡调节蔬菜的生长生育,以求稳产高产且少投入。
6、不了解蔬菜的生物学特性
如黄瓜和西葫芦同属瓜类蔬菜,但是生物学特性不完全一样。黄瓜需水多,而西葫芦是半耐旱蔬菜,因而在管理上应有所不同。但是种植户常用管理黄瓜的方法来管理西葫芦,定植后大水大肥,结果造成西葫芦旺长,不易坐瓜。管理西葫芦时,坐瓜前应控水,结瓜后才浇水施肥。
再次切忌同类蔬菜连作,因为同类蔬菜有相似的病虫害,使下茬蔬菜病虫害更重。但种植户却不慎重,比如种完黄瓜后,接着种甜瓜或西瓜,使西、甜瓜的病虫害加重,增加生产上的投入(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重治不重防
一般温室蔬菜病虫害较露地上危害严重,本应该引起种植户的高度重视。但是种植户都抱着一种重治轻防的侥幸心理,只有自己的温室蔬菜出现病症时,他们才急忙去求医拿药,以为只要药到即会病除。其实不然,一旦发生病害,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而且治病往往花费更多,效果也一次会比一次差。相比而言,如果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能够做到及时用较为廉价的保护性药剂预防病害的发生,就能防患于未然,降低投入,减少损失,因而对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病源和创造不利于病菌生活的环境。
一般要从3个方面防治病虫害:前茬蔬菜收获后,要彻底清洁温室并闭棚熏蒸,以清除部分植株残体上的虫和病菌;种子上有时带病菌,催芽前要消毒(高温消毒或药剂消毒);另外要培育健康植株,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性。做到这3个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见病治病,见虫治虫,这种思维方式一定要改变。
重茬现象严重
由于一些地区种植模式单一,导致了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聊城市阎寺镇谷苏村,就有很多菜农反应近两年黄瓜死棵现象特别严重,花钱买了很多药都不管用!殊不知,造成这么严重死棵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重茬!
首先,重茬会使土壤出现缺素状况。长期栽培某一蔬菜,会对某种元素的肥料吸收较多,而这种元素就供不应求,有些不觉会导致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可利用程度也随之降低。
其次,土壤病虫为害严重。重茬田常见的病害有传染性病害、病毒;虫害主要是线虫。传染性病害有枯萎病、软腐病、菌核病等。它们的病菌孢子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就发生为害。
第三,有机质含量下降。重茬田中某些微生物比较活跃,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利用率较高。因此,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缓冲能力减弱,养分流失较多,养分比例也会出现失调,结果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恶化。因此,合理调整当地种植结构是解决重茬问题的当务之急!
温室湿度太大
温室湿度普遍偏高,尤其是在冬季大棚蔬菜结果盛期,管理上大水大肥。上午通风前,温室内常雾气腾腾,能够看到水汽从地面向上升腾,棚膜上水滴下落。冬季温室湿度大,有很多不利之处:多种蔬菜(如芸豆、生菜等)灰霉病、疫病容易发生;不利于温室内温度的上升;降低温室内的透光率。解决方法常用以下几种:在畦面上铺地膜,膜下暗灌;采用无滴棚膜;适当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在不使蔬菜受害的情况下,应多通气防治病虫害,同时,在阴雨天或空气湿度较高时,尽量采用烟熏法或喷粉法,少采用喷雾法。
种菜观念需要转变
大多数种植户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见到别人种什么蔬菜赚钱了,那么下一年或下一个种植季节,他们就会跟着别人的模式种植。当然,这样做可以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形成龙头企业;但更多的是产品供大于求,使价格下跌,赚不到太多的钱,甚至连本钱都赚不回来。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种植户也得紧跟市场,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看准市场规律,才会赢利。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市场,要看到市场的剩余空间。
(郝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