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定县农村,马铃薯保鲜贮藏技术方面比较落后,采用的主要是传统地窖方法,由于这种贮藏方法分散、规模小、设施简陋、贮藏量小、技术水平低,容易导致马铃薯腐烂、发芽等问题,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及价值,仅仅可以满足一般农村家庭的食用,很难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如何使马铃薯能集中规模、大量储藏,以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近几年来,我们经试验,研究总结出一些关于马铃薯贮藏的经验,现在介绍如下:
马铃薯按皮色可分为白皮、红皮、黄皮和紫皮四种类型,其中以红皮种和黄皮种较耐贮藏。马铃薯收获后的块茎含水量一般在80%左右,在储存期间易遭到病菌的侵染而腐烂。马铃薯适宜贮藏温度为2℃~4℃,湿度为85%~90%。高温易伤热,低温易冻害。
一、马铃薯贮藏前管理
马铃薯在贮藏前要严格挑选,要求将烂薯、病薯、冻薯、伤薯挑出,留下薯块完整、薯皮干燥、无病斑、无腐烂、无冻害、无伤口、无泥土及其他杂质的薯块。由于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天,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注意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影响品质。
在新薯贮藏前要将窖内杂物清扫干净,并在贮藏前几天用硫黄粉或百菌清烟雾剂熏蒸48小时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窖藏量应占贮藏窖容量2/3左右最为适宜。
二、马铃薯的三种贮藏方法
1.堆藏。择通风良好、场地干燥的仓库,先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之后,将马铃薯入仓,一般每平方米堆750公斤,高约1.5米,周围用木板围好,中间放若干竹制通气筒。此法适于短期贮藏和秋马铃薯的贮藏。马铃薯按休眠期不同要分开储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储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储藏。
2.通风库贮藏。 藏中采用青鲜素或萘乙酸甲酯等药剂处理,可以抑制或减少发芽,还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并能防腐。以500公斤薯块为例,需要98%的萘乙酸甲酯1.5克,溶解在30克丙酮或酒精中,再慢慢拌入1~1.25公斤干细泥土中,快速充分拌和后,装入纱布或粗麻布袋中,然后将药物均匀地撒在500公斤薯块上,药物要现用现配。在贮藏时,四周可遮盖1~2层纸板。使药物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挥发。药物处理的时间以收获后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即在休眠期)。否则经过休眠期开始萌芽的马铃薯,即使用药物处理,仍不能抑止发芽。堆放方法:按垛、组、排堆码,每层6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储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以及通风道、走道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
三、贮藏期管理
12月份至来年2月末,正是严寒冬季,马铃薯从呼吸旺盛转入休眠期,散热量减少。这个时期主要进行防冻保温,可在窖口覆盖草帘防寒。密封窖口和通气孔,窖内温度下降至2℃时要覆盖保温物,如盖玉米叶,如果温度仍低于2℃,玉米叶上面可盖塑料布,布上再盖玉米叶,但塑料布不得直接盖在马铃薯上,以免因水气使马铃薯潮湿。窖、库顶上要保温,冬天要及时除去积雪,还要防止地窖裂口进风受冻。必要时可以在马铃薯堆上边盖一层草帘子,这样不仅能防寒保湿,还可以挡住顶水滴落在马铃薯上造成腐烂。
进入3月至4月间,气温回暖,马铃薯易受热,造成萌芽腐烂。此时要及时撤出窖内覆盖物。管理主要是保持窖内低温,可采用夜间短时间放风,白天关闭的方法以缓和窖温的上升,也可倒堆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