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石蒜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草部 |
中文名 | 石蒜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明(公元 1578 年)·李时珍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石蒜·《本草纲目》·李时珍 |
更多 |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并载附方 10000 余。 |
「释名」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