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石硫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经集注》·玉石中品 |
中文名 | 石硫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陶弘景·南朝·梁(公元502-557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石硫黄·《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
更多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
味酸,温、大热,有毒。主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治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 疮,止血,杀疥虫。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东海郡属北徐州,而箕山亦有。今第一出扶南林邑,色如鹅子初出壳,名昆仑黄。次出外国,从蜀中来,色深而煌煌。世方用之治脚弱及痼冷甚良。《仙经》颇用之。所化奇物,并是《黄白术》及合丹法。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新修》四七页,《大观》卷四,《政和》一○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