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交连假瘤蕨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交连假瘤蕨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Rhizome of Joined Phymatopsis |
别名 | 金鸡脚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700m的林下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福建、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蕨类名同及名称》。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交连假瘤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conjuneta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取,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
拼音注音
Jiāo Lián Jiǎ Liú Jué
别名
金鸡脚
英文名
Rhizome of Joined Phymatopsis
出处
始载于《蕨类名同及名称》。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交连假瘤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conjuneta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取,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700m的林下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福建、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15-20cm。根茎长而横生,与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基部阔而盾状着生,边缘有睫毛。叶远生;叶柄长7-10cm,禾秆色,光滑;叶片纸质,黄绿色,三角形,长7-10cm,宽10-12cm,羽状深裂几达羽轴;羽片5-7片,对生,基部一对平展,向上各裂片略斜向上,长圆状披针形,基部一对最大,长5-7cm,宽1.5-2cm,渐尖头,边缘有突尖的疏齿及白色膜质狭边;侧脉明显,斜上,细脉网状,网眼中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椭圆形,近中脉两侧各成1行,着生于细脉交接点。
归经
脾;胃经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行气利湿。主尿路感染;尿血;泄泻;痢疾;风湿痹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茎:用于消化不良。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