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南沙参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 |
中文名 | 南沙参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赵学敏·清(公元1765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南沙参·《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
更多 | 《玉楸药解》清 黄元御 著 |
药性考∶南沙参形粗似党参而硬,味苦性凉,清胃泻火解毒,止嗽宁肺。从新云∶南沙参色稍黄,形稍瘦小而短,近有一种味带辣者,不可用。张璐本经逢原云∶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
功同北沙参,而力稍逊。
按∶参类不一,有窃参名者,如苦参沙参是也。有窃参形者,如荠三七是也。凡参皆随地运为升降,故各地皆产参,而性亦各异,功用总不及辽参。今择可入药为纲目未及载者,悉附识于此。以广知焉。张观斋云∶珠儿参者,其形独蒜似之,去皮煮熟,色如红熟人参,因圆大而如珠,故名。其味苦而微带辛,不知何根子所造。价每斤五钱,治牙痛有验。大略苦者性寒,而辛者必散,是火郁发散之意,未必全在补功也。至于红党参,即红萝卜草所造。白党参未考。此皆苏地好奇者所制,好奇之医,因而用之。走方者所以惑乡人。称太子参者,乃参中之全枝而小者,是参客巧取之名也。洋参清气同参,味苦必寒,疑产阴山,补功虽不及人参,较之珠儿红白党等远矣。土人参俗名观音山货,形与人参无二,亦有糙熟之分,出处不一,中有白丝心而味淡,亲见台温处州及新昌嵊县人有货此参者,价每两两许,未考其性,亦未用过,如南沙参误用者甚多。南沙参产于浙地者,鲜时如萝卜,土人去皮煮熟,如熟山药。晒干如天花粉,而无粉性,本名粉沙参。功专散毒消肿排脓,非南沙参也。其南沙参形如桔梗,而中空松,味淡微甘。桔梗带辛,而南沙参不辛,产于毫门者最佳,俗名雄桔梗。药肆中即于桔梗包中捡出,水润打扁切片,确类银柴胡片。此则入肺而理嗽,功如北沙参而兼理气,盖中空之义也。台州亦出桔梗,而条干带硬,亦有雄桔梗,如南沙参。但色不如毫产者白,盖参类本不一,近日价日昂贵,而各种伪品杂出,人亦日搜奇。于穷岩荒壑中觅相似草根以代混,倘误用之,为祸非浅。王绎堂云∶时下盛行一种福建长乐参,广西南陔参,二物颇似,俨与台参油熟无别,味亦苦中带甜,蒸汤亦极浓浓,然皆性热,不似人参之平和滋益也。即台参中,近日人颇有入白糖及卤水制透,取其重也。凡参八分,可制重二分作一钱以图利,店中有此参者,每日必蒸焙,否则潮润难售,故市参者须加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