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枸橘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拾遗》·卷六 木部 |
中文名 | 枸橘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赵学敏·清(公元1765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枸橘·《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
更多 | 《玉楸药解》清 黄元御 著 |
今之臭橘,山野甚多,实小壳薄,枝多刺而实臭,人多弃之。纲目枸橘条下,叶、刺、核、树皮俱收,而其实独略。叶天士家抄本草有主治,特录出补之,入药陈者佳。橘录∶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于篱落间,收其实,剖干之以和药,味与商州之枳,几逼真矣。
疗子痈及疝气,俱取整个枸橘,存性,研末,陈酒送服。
解酒毒。(逢原)胃脘结痛取枸橘实存性,酒服方寸匕。内伤诸痛,以实醋浸熬膏贴,须久贴方不复发,以其力能破气散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