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皮核 |
---|---|
门类 | 中药材 |
中文名 | 黄皮核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Semen Clausenae |
别名 | 黄皮果核 |
界 | 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等地均有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注意:尚不明确。 |
更多 |
别名
黄皮果核。
英文名
Semen Clausenae。
来源
芸香科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的种子。
植物形态
常绿小乔木。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3片,纸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多少不对称,边缘浅波状或具不明显的圆齿,两面无毛或下面疏被微柔毛。春季开白色花;花芳香,两性,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蕾近球形,有5钝角;萼基部合生,裂片5枚;花瓣5片,两面被黄色短柔毛;雄蕊10枚,排成2轮,外轮与萼片对生,内轮与花瓣对生,比外轮长,插生在花盘上;子房具短柄,被柔毛。浆果球形、卵形、倒梨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橙黄色而略带褐色,被密或疏柔毛。种子1~3粒,少5粒,绿色。
生境分布
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收集吃去果肉后废弃的种子,洗净,蒸透,晒干。
性状
卵圆形,稍扁。表面较光滑,明显分为两色,顶部约1/3呈灰黄色,下部黄青色。先端略尖并弯向一侧,有一长椭圆形种脐;基部钝圆,有合点,种脊略突起。种皮菲薄,皱缩,质脆易脱落。子叶2枚,扁平而肥厚。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气微,味苦涩微辛。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辛、苦。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能主治
理气消食、散结消胀、化痰止咳。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
用量6~9克,煎服。用治脘腹胀痛、肝胃气痛、食滞胀满、痰咳哮喘,尤多用于疝气痛。用黄皮核捣烂敷患处,治蜈蚣咬伤、黄蜂蜇伤(《广东中药志》第一册)。
主要成分
主含油,还含有黄皮新桂皮酰胺A、黄皮新桂皮酰胺B、黄皮新桂皮酰胺C等成分。
注意
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