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西施舌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西施舌 |
拉丁名 | Xī Shī Shé |
英文名 | |
别名 | 车蛤、土匙、沙蛤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活于浅海泥沙滩。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本草从新》 |
更多 | 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在朔、望大潮期间,到海滨采捕。 |
《中药大辞典》:西施舌
拼音注音
Xī Shī Shé
别名
车蛤(《闽部疏》),土匙、沙蛤(《闽中海错疏》)。
出处
《本草从新》
来源
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在朔、望大潮期间,到海滨采捕。
生境分布
生活于浅海泥沙滩。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原形态
贝壳2片,大形,质薄,略成三角形,长约5~7厘米,高度为长度的4/5,宽度约为长度的1/2。壳顶位于贝壳背缘中部稍靠前方,高出背缘,其前方略凹,后方较为凸出,腹面边缘圆。小月面近于椭圆形,椐面狭长,呈披针状。贝壳表面平滑,具有黄褐色发亮的外皮,生长纹细密而显明。壳顶淡紫色,腹面黄褐色,贝壳内面淡紫色。铰合部较宽,左壳主齿1枚,呈人字形。右壳主齿2枚,呈八字形;前后侧齿发达,呈薄片状,左壳1枚,右壳2枚。外韧带小,黄褐色,内韧带极发达,棕黄色。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浅,呈半圆形。前闭壳肌痕略成方形,背缘延长呈带状,后闭壳肌痕卵圆形。足舌状,肌肉发达。
性味
《本草从新》:"甘咸,平。"
功能主治
滋阴养液,清热凉肝。
①《本草从新》:"补阴,益精,润脏腑,止烦渴。"
②《随息居饮食谱》:"开胃,滋液养心,清热息风,凉肝明目。"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