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猪蓼子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猪蓼子草 |
拉丁名 | Zhū Liǎo Zǐ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分类草药性》 |
更多 | 为蓼科植物节蓼或钟花蓼的全草或根。夏、秋季抽穗时采收。 |
《中药大辞典》:猪蓼子草
拼音注音
Zhū Liǎo Zǐ Cǎo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蓼科植物节蓼或钟花蓼的全草或根。夏、秋季抽穗时采收。
原形态
①节蓼,又名:大马蓼。
一年生草本,高0.2~1(~2)米。茎直立,粗壮,单一或多分枝,无毛,节部膨大。叶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大小变化甚大,一般长约1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具暗色斑,下面具腺点,主脉及边缘具伏生的粗硬刺毛;叶柄具粗硬刺毛;托叶鞘筒状,膜质,透明,具多数脉,淡褐色,无毛,上部截形,一般无缘毛。圆锥花序由数个花穗组成,花穗顶生或腋生,花梗通常无腺,密花,常下垂;苞漏斗状,内具数花;花被粉红色或绿白色,通常4裂,无腺,裂片具细脉,果时脉不突起;花柱2,从基部分离。瘦果圆卵形,扁平,褐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
生于路边、沟渠及河谷水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钟花蓼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须根稍带淡红色或紫色。茎平卧或斜生,2叉分枝,无毛或上部被有短柔毛,节上生不定根。叶互生,叶柄长6~12毫米;叶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7.5~15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或顶部成尖尾状,基部短尖或浑圆,两面略被短柔毛,带灰白色,上面深绿,或下面被茸毛;托叶鞘抱茎。聚伞花序,有极展开的分枝,花小,有时下垂,具短花梗;苞片小,通常卵形,急尖;花被淡红色或红色,钟形,长3~4毫米,裂片近于相等,矩圆形;雄蕊8,雌蕊1,子房三棱形。瘦果,灰白色,先端伸出宿存的花被外。花期7月。
生长于山岗平地及荒草地。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有小毒。"
②《重庆草药》:"味辣。"
注意
孕妇及妇女经期忌用。
功能主治
①《分类草药性》:"治疮肿,解热毒。"
②《四川中药志》:"消肿,散瘀,破血。治无名肿毒,阴疽,瘰疬及月瘕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久煎),3~5钱。外用:捣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