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半夏 |
---|---|
门类 | 中药材·《新修本草》·卷第十 |
中文名 | 半夏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苏敬(等)·唐(公元65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半夏·《新修本草》·苏敬等20余人编写 |
更多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
味辛,平、生微寒、熟温,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一名地文,一名水玉,一名守田,一名示姑。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槐里属扶风,今第一白者为佳,不厌陈久,用之皆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须生姜者,亦以制其毒故也。
〔谨案〕
半夏所在皆有,生泽中者,名羊眼来互相用,功状殊异,问南人说∶苗三事混淆,陶竟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