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蜈蚣 |
---|---|
门类 | 中药材·《雷公炮制药性解》·虫鱼部 |
中文名 | 蜈蚣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明·李士材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蜈蚣·《雷公炮制药性解》·李士材 |
更多 | 本书共分六卷,收载了335种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使反畏恶、使用宜忌,真伪辨别及炮制方法等内容。 |
味辛,性温有毒,不载经络。主小儿口噤,鬼疰蛊毒诸蛇毒,杀精物温疟,去三虫,心腹寒热结聚,去瘀血,堕胎。去头足慢火炙黄用,畏蛞蝓、蜒蚰、大蒜、鸡屎。
按∶蜈蚣最似百足虫。第百足虫足较细密,死而不僵,头上有白肉,面及尖嘴,其毒更甚,勿宜轻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千足虫,真似,只是头上有角肉,面并嘴尖。若误用者,腥臭气,入顶致死。凡使用蜈蚣,用柳木末放于器中,炒木末焦黑后,去木末,用竹刀刮去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