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鮠鱼(魾、鳠、魤)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大辞典_鮠鱼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2-23 投稿人 : 黄光登梅 点击 :
物种 鮠鱼
门类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中文名 鮠鱼
拉丁名 Wéi Yú
英文名
别名 魾、鳠、魤、懒鱼、蛔鱼、蜾鱼、白戟鱼、阔口鱼、白冀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分布长江流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本草经集注》
更多 为鲍科动物长吻鮠的肉。

《中药大辞典》:鮠鱼

拼音注音

Wéi Yú

别名

魾、鳠(《尔雅》),魤(《本草拾遗》),懒鱼(《本草图经》),蛔鱼、蜾鱼(《纲目》),白戟鱼(姚可成《食物本草》),阔口鱼(《本经逢原》),白冀(《随息居饮食谱》)。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鲍科动物长吻鮠

生境分布

分布长江流域。

原形态

体延长,长约25厘米,为体高的5~6倍。吻锥形,向前显着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上下颌上均具锋利的细牙齿数排。肩骨显着突出,位于胸鳍前上方,头顶部多少裸露。侧线平直。背鳍Ⅱ6~7,硬棘后缘有细锯齿。胸鳍刺发达,内缘也有锯齿。臀鳍14~18,无硬刺。臀鳍前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鳍。全体裸露无鳞,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生活于江河中,多栖于水的底层。捕食小型鱼类、虾、蟹、螺及水生昆虫等。产卵期5~6月。冬季在有岩石的深水处越冬。

性味

甘,平。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①《本经逢原》:"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下膀胱水,开胃。"

②《日用本草》:"补中益气。"

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阔口鱼,能开胃进食,下膀胱水气,病人食之,无发毒之虑,食品中之有益者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