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甘松香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乘雅半偈》·第十帙 |
中文名 | 甘松香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卢之颐·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甘松香·《本草乘雅半偈》·卢之颐 |
更多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宋开宝)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
【核】曰∶甘松香,金光明经谓之苦弥哆。出姑臧、凉州诸山,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叶细如茅,引蔓丛生,根极繁密。八月采根,作汤沐浴,令人体香。用合诸香,及以衣。
【 】曰∶臭味如松,香草也。宜入脾,脾味甘,脾臭香,脾之阳分用药也。功夺土郁,土郁则夺之,行土用也。繇是天气明,地气清,土位乎中而畅于四支,美之至者也。
(地气冒明,只须降浊,浊降则明体自着,若欲升清,反致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