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黑葡萄液汁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黑葡萄液汁 |
拉丁名 | Hēi Pú Tɑo Yè Zhī |
英文名 | |
别名 | 野葡萄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分布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陕西草药》 |
更多 | 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除冬季外均可采收,将幼枝切成小段,用瓷器或搪瓷容器收集流出的液体,置干燥处。 |
《中药大辞典》:黑葡萄液汁
拼音注音
Hēi Pú Tɑo Yè Zhī
别名
野葡萄
出处
《陕西草药》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除冬季外均可采收,将幼枝切成小段,用瓷器或搪瓷容器收集流出的液体,置干燥处。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分布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原形态
木质藤本。幼枝及叶柄有褐色柔毛及长柔毛。叶互生。具纤细长柄,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多为卵圆形,长4~9厘米,顶端突尖,基部宽心形,浅裂、深裂或全裂,边缘具粗齿,下面有黄褐色绒毛;全裂为3~5小叶的掌状复叶;中间小叶菱形,长9~11厘米,基部楔形,具短柄;两侧小叶斜卵形。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厘米,花序轴有柔毛;花小,直径约3毫米;花萼盘形,无毛。浆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黑褐色。
性味
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消食,清热;凉血。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原汁生用,每次1~3酒杯,温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