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大驳骨 |
---|---|
门类 | 中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文名 | 大驳骨 |
拉丁名 | Dà Bó Gǔ |
英文名 | |
别名 | 黑叶爵床、大接骨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多生于山地、水边、坡地、路旁灌木丛或林下湿润地,常为栽培绿篱。分布于华南各省区。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为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大驳骨Admatoda ventricosn (Wall.) Nees [Justicia ventricosa Wall.;Cendarussa ventricosa (Wall.) Nee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 |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驳骨
拼音注音
Dà Bó Gǔ
别名
黑叶爵床、大接骨
来源
为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大驳骨Admatoda ventricosn (Wall.) Nees [Justicia ventricosa Wall.;Cendarussa ventricosa (Wall.) Nee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地、水边、坡地、路旁灌木丛或林下湿润地,常为栽培绿篱。分布于华南各省区。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1~2米。茎直立,粗壮,圆柱形;老枝灰黄色,新枝绿色,节显着膨大,呈膝状。除花序稍被微毛外,全部均无毛。叶对生,厚纸质,具短柄;叶片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4.5~6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窄,全缘。春季开花,穗状花序顶生及枝端腋生,长7~10厘米,花密集,每花都有一对卵形的叶状外苞片和一对窄小的内苞片;萼长约4毫米;花冠二唇形,长1.4~1.6厘米,白色而有红色斑点;雄蕊2个。朔果椭圆形,长约8毫米,被毛。
性味
辛、微酸、平。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风除湿。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
复方
骨折:大驳骨、小驳骨、酢浆草、两面针根(皆鲜)各1两。捣烂,加黄酒少许,骨折复位后外敷患处,小夹板固定,每日换药1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