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樗鸡 |
---|---|
门类 | 中药材·《新修本草》·虫鱼中 |
中文名 | 樗鸡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苏敬(等)·唐(公元65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樗鸡·《新修本草》·苏敬等20余人编写 |
更多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
味苦,平,有小毒。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身,又疗腰痛,下气,强阴多精,不可近目。
生河内川谷樗树上。七月采,曝干。
形似寒 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希,惟合大麝香丸用之。樗树似漆而臭,今以此树上为好,亦如芫青、亭长,必以芫、葛上为良矣。
〔谨案〕此物有二种,以五色具者为雄,良;青黑质白斑者是雌,不入药用。今出歧州,河内无此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