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预计油菜菌核病总体中等程度发生(3级)。
二、预报依据:
1、田间子囊盘萌发早,但数量较常年偏少。
据我站监测,今年2月25日初见子囊盘萌发,比2010年迟1天,比近五年均值早6天。3月16-17日在丁家桥、泾川等乡镇大田普查,每平方尺0-7枚,平均0.14枚/平方尺,折合840枚/亩,子囊盘数量比2010年同期-41.66%,比近五年同期均值-79.65%。预计3月底4月初进入病菌孢子释放高峰期,与油菜花期相吻合。目前田间尚未查见油菜菌核病病叶。
2、我县种植的油菜品种大多不抗油菜菌核病,加之免耕面积比例大,田间种植密度较高,造成田间荫蔽、湿度大,同时部分田块由于前期除草效果不理想,草害严重,造成田间透光、通风条件差,有利于该病害侵染和流行。
3、去年冬季长期低温干旱,油菜普遍受冻严重,生育期推迟,抗逆性差,易受病菌侵染。
三、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开好“三沟”,及时排除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油菜生长中后期适时摘除病老黄叶,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菌侵染机率。
2、化学防治:
(1)、防治适期、次数:总体实行两次防治,于油菜初花期(主茎开花株率达95%以上,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进行第二次防治。
(2)、推荐防治药剂:亩用①40%菌核净WP100克; ②2%宁南霉素AS120毫升;③ 50%多菌灵WP200克;④ 25%咪鲜胺EC50毫升。任选一种药剂,机动喷雾器兑水30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须全株上下喷洒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若药后降雨,必须及时补治。
(3)、若田间发生蚜虫,注意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