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英文名〕Yammosaicvirus
〔寄主作物〕山药、山芋、大薯等。
〔病害诊断〕全株系统感染,植株瘦弱,生长缓慢。叶片小,叶缘微有波状,有时畸形。叶面显现轻微花叶,叶脉多显示绿带。严重时叶片呈现黄绿或淡绿与浓绿相间斑驳,叶面凸凹不平,生长中后期有时产生一些坏死斑点。致病病毒为山药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线状,大小785纳米×13纳米。病毒失毒温度55~60℃,稀释终点1000~10000,体外存活期(25℃)12~24小时。
〔发病规律〕病毒可随种薯在贮藏窖内越冬。使用带毒种薯是田间病毒的主要来源。病毒可由种薯传播,而且可做远距离传播。在田间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传毒主要蚜虫为桃蚜,棉蚜(瓜蚜)等。蚜虫传毒为非持久性传毒,传毒效率很高。病害发生轻重与种薯带毒率直接有关,带毒率高栽植后田间发病率就高。另外发病轻重也与蚜虫多少有关,蚜虫发生重病害就重。高温干旱一般有利于蚜虫繁殖与活动,有利于加重病害发生。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防治措施〕(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薯,单贮单藏。栽植无毒健康种薯。(2)适期早栽,使苗期与田间蚜虫盛发期错开,减少蚜虫过早传病。(3)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4)彻底铲除田间杂草。(5)及早防治蚜虫,连续防治蚜虫。(6)发病初期喷布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