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可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农药有以下类别: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对害虫具有控制特效,且是安全性极高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抗药性慢等特点。如细菌杀虫剂BT(苏云金杆菌微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等;真菌杀虫剂(白僵菌);昆虫病毒杀虫剂及昆虫信息素类(如性诱剂)等。
现代概念的植物源农药。即对害虫有拒食、驱避、阻碍发育,干扰生殖等特异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如印楝素、川楝素)。
昆虫生长调节剂。可通过阻碍害虫脱皮,干扰发育起到控制作用,对人及高等动物无害,对天敌影响小,对环境安全,如抑太保、除虫脲、扑虱灵等已被广泛应用,新品种如灭蝇胺、米满也已开始推广。
高效、速效、低残留药剂。如拟除虫菊酯类,特别是一些农药新品种,如四溴菊酯防治蔬菜害虫稀释浓度可达8000~10000倍,且低残留,安全间隔期短。
新型杀虫剂。这类杀虫剂的结构、作用机理独特,对抗性害虫高效,如吡虫啉已广泛应用。又如阿克泰是新一代的强内吸、低毒、高效杀虫剂,防治粉虱具有特效,稀释浓度提高达5000倍。
新型抗生素类制剂。如多杀霉素对抗性蔬菜害虫具有高效速效性,但对人和高等动物非常安全,且安全间隔期短,非常适合在菜田中使用。
高效速效强选择性药剂。如氨基甲酸酯类的抗蚜威只对蚜虫表现出高效(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三重作用),而对其它生物无伤害,并且残效期短,对作物和天敌安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维护菜田生态平衡的理想药剂。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农药施用上,要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
要适期用药。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则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虫害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就差很多。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生物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
要科学用药。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不能长期单一化,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使用农药应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
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数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例如霜霉病的发生是由下边叶开始向上发展的,早期防治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可以减轻上部叶片染病。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栖息在幼嫩叶子的背面,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喷头向上,重点喷叶背面。
合理混配药剂。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一般各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混用;碱性农药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
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菊酯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5~7天,有机磷农药7~14天,杀菌剂中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14天以上,其余7~10天。农药混配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