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报记者赴河南省实地采访了推广和使用农贝得“一拌无蚜”新技术的部分专家、农技人员及农民种植户,并与河南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郭景轶,郑州市植保站副站长、研究员沙广乐,农艺师邢彩云及农业局科技处处长孟宪贵到试验地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贝得“一拌无蚜”防治小麦、玉米病虫害确有特效。
据小麦育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清海介绍:蚜虫对我国小麦等农作物产量的危害可减少50%以上。
河南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郭景轶深有感触地说:蚜虫是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大敌,然而传统的背药桶喷药雾防治病虫害,一季作物要喷2遍至5遍,药效单一、用药量大、费工、费时,病虫滋生抗药性,造成严重污染;不仅不能彻底防治病虫,反而杀伤了蚜虫等害虫的天敌,损坏了自然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农民的体力和经济投入,影响了产量,降低了品质。尤其是玉米蚜虫发生期正值盛夏,气温高、植株高、通透性差,茎叶刮身拉脸,喷药人易中毒。
2006年5月河南农贝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业所需、农民所急为己任,研制开发出集杀虫剂、杀菌剂、多元微肥和抑蚜素为一体的新型拌种剂———农贝得“一拌无蚜”。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益得披露其作用机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经此药剂拌种后,种子周围形成药剂保护圈,对种子及根系实施全方位的有效保护,不受病菌侵染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同时,拌种剂中含的特有因子与作物体内的细胞液发生反应而组成一种新的物质———抑蚜素。它牢固地吸附在细胞上,持效期长达220天。实现了一次拌种,一季无蚜,一拌三防的奇特效果,不仅有效控制作物旺长、倒伏,而且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农贝得“一拌无蚜”新技术,有效地调节了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强了抗逆性。而且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省钱,每亩可节省20元,增产150斤。这项新技术将结束了农民身背药桶喷雾防治病虫害的历史。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是蚜虫大发生时节,河南省通许县科技局农艺师刘庆生用“一拌无蚜”拌种剂做了3亩小麦试验。4月20日在试验田南、中、北三处3株有蚜虫叶片上,他用白绳系在麦穗上做标记发现,3株共有蚜虫18头,其中翅蚜2头,幼蚜16头。每天他观察一次。5月9日在第5次观察时,2头翅蚜和3头幼蚜已失踪落地,其余13头幼蚜已发黄变黑,成为僵蚜。没有新生蚜虫出现。直至5月15日前后的穗蚜高峰期,田间蚜虫量始终稳定在百株300头以下(国家规定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0头)。并且,没有干株干穗,纹枯病、白粉病危害程度为零。收获时观察,麦秆粗壮硬实,穗头稠密,落黄色泽好。3亩平均亩产1188.7斤,增产12.8%。
去年同期,河北省临漳县农业局农艺师孙绪香在临漳镇西尚村组织农民做了80亩的“一拌无蚜”拌种剂的试验示范。他把试验结果总结为以下3个突出表现:一
是防治地下害虫效果相当明显。小麦播种至越冬前,均未发生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缺苗断垄现象。
二是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西尚村村民任保生亩播种16斤,冬前苗情好,而且是单株分蘖5-6个、根多苗壮。说明农贝得“一拌无蚜”对培育小麦壮苗、增加分蘖有促进作用。尽管分蘖多、基节长、生长快,却没有一块发生倒伏。而且在壮苗、促根、调节生长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三是防治蚜虫效果显著并有利于保护天敌,实现以虫治虫,达到生态平衡。5月10日,观察喷过药的麦田蚜虫数量下降,却没有发现蚜虫天敌。拌过种没喷过药的麦田蚜虫数量没有大变化,百株蚜量100至200头。而蚜虫天敌瓢虫、蚜茧蜂等益虫明显增多。到5月15日观察,拌过种没喷过药的麦田里蚜虫天敌数量大增,经测量每平方米10-15头,高达24头,单株多达4头。到5月19日、25日、28日三次观察没用“一拌无蚜”拌过种的麦田防治2-3遍的仍有少量蚜虫存在,用“一拌无蚜”拌过种的麦田喷过一遍药的和没有喷药的均没有蚜虫发生。
河南省封丘县应举镇丁寨村农民孙青民今年播种玉米种子“鲁单981”,7亩地拌了2瓶“一拌无蚜”200毫升,拌了25斤玉米种。他向科技人员和记者说:每亩节省了1斤种子,拌种的玉米地99%没蚜虫,3亩地,亩产1200斤;3亩没拌种的蚜虫100%发生,减产约50%。
郑州市植保站沙广乐、邢彩云与市农业局孟宪贵现场调查该地块的结果是:没拌种的百株蚜量71920头,拌种的百株蚜量1060头,农贝得“一拌无蚜”新技术的防治效果达98.53%,比传统的背桶喷药的防治效果提高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