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防治对策

时间 : 2023-01-21 投稿人 : 伊兮 点击 :

我国茶园面积辽阔,东起台湾,南至海南,西自西藏自治区米村,北到山东荣成,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茶树病虫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茶树害虫超过400种,茶树病害100种以上,杂草30种以上。这些病、虫、杂草对茶叶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保证了茶叶生产的优质丰产,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发展,对病虫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茶园病虫区系变化及其原因

1病虫区系变化特点 半个世纪来,我国茶树病虫的区系变化趋势,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1)由体型大的害虫向体型小的害虫如蚜、螨、蚧、蓟马、叶蝉)方向演替;

2)由咀嚼式口器害虫向吸汁型害虫方向演替;

3)由发生代数少、繁殖率低的害虫向发生代数多、繁殖率高的害虫方向演替;

4)由栖集叶面、易于接触农药的害虫向栖息部位隐蔽如卷叶、潜叶、有蜡壳或介壳保护),不易接触农药的害虫方向演替。

茶树病害的种类变化不如茶树害虫那样明显。

2区系演替的原因分析

1)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每种生物对其周围环境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但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可塑性,因此,可以在新的地区定居和繁殖。如茶尺蠖由于其1.-2代卵盛孵期和茶芽的展开期有着明显的同步现象,全年发生代数又多,因此该虫除了是浙江省历史上的重要害虫外,目前已向江苏、安徽、湖南等省蔓延,发生范围逐渐扩大,这和该虫对生态环境的强适应力有关。

2)栽培技术措施的变革。栽培措施的变革,使得病虫区系的栖息环境发生变化,因而导致病虫区系发生变化。如茶园向半山区、山区发展,使得小绿叶蝉、茶白星病等种群得以发展。氮肥的大量使用,改变了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组成,使得茶叶蚧、螨类和茶树叶病的发生数量有所上升。20世纪60年代留叶采摘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茶细蛾的产卵场所,使得该虫在 70年代中期起在全国范围大量发生。90年代名优茶的发展,要求采摘嫩度更高,这样使得产有大量假眼小绿叶蝉卵粒的嫩梢茎部仍留在树上,因而加重了叶蝉的发生程度。

3)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非选择性毒力作用,使得在农药使用时不仅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杀死了天敌昆虫,从而导致了某些害虫的猖獗发生。如我国茶园中于60年代中期出现的蚧类猖獗发生,即与50年代起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大量使用有关。同样,60年代初起有机磷农药的普遍使用,使得对有机磷农药敏感的蚧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由于它们对螨类天敌具强杀伤力,面对害螨杀伤力较弱,尤其是对螨卵的活性很低,结果又引起了60年代末期起在全国范围内茶叶害螨的猖獗发生。这是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2次明显的种群演替。

当前茶树病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新形势下对茶树病虫防治的要求来看,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若干茶树主要病虫种类尚缺乏新的有效防治技术尽管茶园中的主要病虫种类已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使得病虫种群能基本获得控制,但由于我国在即将参加WTO的前夕,许多发达国家都纷纷制订新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下称)标准,这就使得多年来使用的部分技术受到限制。如目前茶叶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种类--假眼小绿叶蝉长期以来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技术,长期使用的乐果在许多地区效果日益下降,国外对其MRL又有逐渐严格化的趋势。氰戊菊酯是20世纪80年代起茶园中用以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农药,从 1999年11月起已由农业部下令禁止在茶叶生产中应用。名优茶的推广,使采摘标准愈来愈嫩,这样就有更多的嫩梢茎部留在树上,与过去较老的采摘标准可以采下大量的叶蝉卵的方法比较,这实际上削弱了假眼小绿叶蝉农业防治的力度。黑刺粉虱是90年代以来在许多茶园中上升为优势地位的一种害虫,长期来推广应用的噻嗪酮(优乐得、扑虱灵),由于欧盟的新标准中MRL订为0.02mg/kg,这种对黑刺粉虱防治非常有效的农药只能停止在茶园中使用,目前尚无一种农药能完全取代它。茶黑毒蛾在80年代以前只是局部零星发生,从总体上来讲为害性不大,但从90年代末发生面积越来越大,而且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除了茶树害虫外,茶树芽叶病害的防治,长明以来采取的是化学防治的方法,由于常用杀菌剂的MRL标准订得很严,因此需要尽快提出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茶树芽叶病害的综合防冶措施。

2茶叶中农药MRL的超标率很高,影响茶叶出口我国茶叶中的滴滴涕和六六六两种农药的残留问题曾经是20世纪60-70年代影响茶叶出口的严重问题。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贯彻了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病虫综合治理技术昔施,因此从80年代中期起,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已获根本解决,我国出口的茶叶和内销茶叶分别有98%以上和95%以上符合国际和国内的允许标准。但在我国即将参加WTO的前夕,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各国,都相继扩大了茶叶中农药MRL的检验范围,从过去只检验6种农药扩大至近100种农药,同时大幅度降低MRL值。例如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 MRL在2000年7月1日以前欧盟实施的是10 mg/kg,而2000年7月1日以后改为0.1 mg/ kg,许多农药实施的是0.02mg/kg的最低检出量标准。因而在2000年造成了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的现象。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超标是按欧盟的新标准计算而得出的超标率,如果按我国颁布的标准来计算,则绝大部分茶叶仍然符合标准。从检测结果来看,超标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优乐得等3种农药。这种超标现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正在明显改善中。

3缺乏适于无公害生产使用的技术和农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在新世纪中已作为政府行为,将在短短的几年后作为市场准入标准。目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在全国各产茶省成为一个热点。但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亟待解决如何在病虫防治中少用农药或不用农药。可以预期,将更多地启用生物防治手段,采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但迄今为止,这些技术和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需要,至今还无一种可以主要用于茶树病虫防治的生物农药制剂被登记通过。

新世纪茶树病虫的综合防治

农业部已在2000年提出无公害产品将是茶叶生产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未来茶叶产品的市场准人标准,因此茶叶病虫防治也应以此为目标提出综合防治的思路。要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来考虑,不要只局限于防治对象,既要考虑当时当地的病虫种类,还要考虑到未来和环境保护,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效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带来的后果。在措施上应考虑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而应强化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应特别加强如下几个方面。

1改善茶园环境,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茶园是茶树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种群的栖息生境,保持好茶园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及重视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为保持和改善茶园树冠的密集郁闭度和茶园周围的植树造林,可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以达到茶园生态系中生物种群的平衡,这是实施良好综合防治的必不可少的外部生态条件。

2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的力度 以田间栽培管理为基础的农业防治,由于它是以改变茶园生态系的栖息生境为主要目标,是一种温和的调节措施,因而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展新茶园时要注意选择和搭配不同无性系品种,要注意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有较高抗性的无性系品种。采摘可减轻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茶叶螨类的发生。施肥和病虫发生密切相关。日本近20a来超高量施用氮肥,使得茶炭疽病流行和根腐病严重发生。此外,偏施氮肥会改变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组成,酸性氨基酸比例增大,有利于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螨类)的发生。而有机肥的施用可使中、碱性氨基酸含量增加,不利于蚜、蚧、螨类的发生。由此可见,通过农业技术措施的运用以提高生态系统功能,进而起到控制病虫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强化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有益生物是茶园生态系中除茶树、有害生物外的又一营养级。它具有特异性强、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也是茶树害虫生态调控的有力手段。在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强化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防治内容包括有益微生物、病毒、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有益微生物在茶树病虫防治中获得成功的有苏云金秆菌、白僵菌、蚜霉、韦伯虫座孢菌、座壳孢菌等20余种。90年代在黑刺粉虱上分离并繁殖应用成功的韦伯虫座孢菌是国内外首次应用于害虫防治的一种Aegerita菌,经在福建、浙江大面积应用,田间防效在70%以上,持效至少3a。昆虫病毒的应用在茶树害虫的防治上已获得很大的成功。我国已从40多种茶树害虫上分离得到63种昆虫病毒,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 38种,颗粒体病毒17种,质型多角体病毒5种,非包涵体类病毒3种。茶尺蠖NPV病毒、茶毛虫NPV病毒在我国已达到大规模应用的程度。寄生性昆虫应用于茶树害虫防治的有赤眼蜂 (对茶小卷叶蛾和茶毛虫的卵)以及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等。此外,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对各种蚧类、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均起着重要的自然控制效果。

4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但也具有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形成和害虫再猖獗等弊端。在当前实现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呼声中,虽然并不完全排除使用化学农药,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农药的使用原则上要强调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对农药的要求不强调其"杀灭"作用,而是更注重于"调节"。要根据经济阈值进行防治,低于阈值的可不进行喷药防治。

其次,在农药的选择上,要选用高效、易于降解、选择性强、水中溶解度较低的农药品种。要根据目前主要茶叶进口国所规定的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来选用农药。禁止在茶叶生产中使用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和甲胺磷,停止使用甲氰菊酯、噻嗪酮、灭螨灵、乙酰甲胺磷等农药。推广使用苏云金秆菌制剂(天霸)、白僵菌、茶尺蠖NPV病毒等生物农药和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农药,合理使用石硫合剂。根据目前欧盟规定的MRL标准,在必需使用化学农药时,可选用塞丹、辛硫磷、马拉硫磷、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等杀虫剂和克螨特、四螨嗪等杀螨剂品种。第三,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的标准使用农药,要注意施药质量,避免农药大量流失。要提倡农药的轮换使用。在有机茶园除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

相关文章

  • 荷兰豆灰霉病
    荷兰豆灰霉病

    症状露地种植的荷兰豆苗或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荷兰豆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BotrytiscinereaPerson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Sclerotiniafuckeliana(deB...

    2782 果树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
  • 仙客来病毒的综合防治
    仙客来病毒的综合防治

    患病毒病,发病率达60%。病毒病严重影响仙客来的品种和质量。仙客来的种子大多带病毒,是病毒传染途径之一。综合防治仙客来病毒病,在播种前应首先对种子进行处理,用75%酒精消毒1分钟,或用0.1%升汞消毒1.5分钟,或用10%磷酸三钠消毒15分钟均可。消毒后的种子用蒸馏水冲洗,放在35℃的水中自然冷却2...

    3000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知识
  • 玉农乐-玉米苗后优良除草剂
    玉农乐-玉米苗后优良除草剂

    玉农乐是从日本进口的优良玉米田专用茎叶处理除草剂,通用名烟嘧磺隆,加工剂型为4%悬浮剂。该除草剂具有活性高,用量低、杀草谱广、对玉米安全、可单用也可与其他除草剂混用等优点,对玉米田单双子叶杂草。莎草等几乎所有杂草均有极高防效;对后茬作物没有影响,对人畜禽安全,对环境无污染。1.作用特点玉农乐是内吸传...

    980 农药名字 农药使用方法
  • 常见桂花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常见桂花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

    557 农药使用教学 种植病虫害原因
  • 樱桃西红柿栽培和防治病虫害
    樱桃西红柿栽培和防治病虫害

    栽培樱桃西红柿,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效益较高,因此笔者总结寿光市田马镇部分菜农的樱桃西红柿种植经验,供交流。一、培育壮苗。早春樱桃西红柿,一般于12月底在大棚内播种育苗,2月初定植于大棚,苗龄60天左右。播种前,首先将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30分钟,捞出洗净,再用清水浸泡4-6小时,捞出...

    1712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禁忌
  • 猕猴桃溃疡病的综合防治
    猕猴桃溃疡病的综合防治

    溃疡病已成为制约猕猴桃发展的主要病害,从红阳品种开始发病,已感染到海瓦德,金香、徐香、秦美。人们只注意到春季病态表现明显才防,其实溃疡病防治要采取综合办法,才能控制,现就防治溃疡病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一、表现症状最明显是春季开始在枝干上流血红色水后加浓变成红褐色,流到那里感染到那里,严重时整株染病,导...

    2424 果树种植指南 蔬菜种植科普
  • 种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
    种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

    细菌性叶斑病为哈密瓜的重要病害,保护地、露地种植都可发病,严重地块或棚室病株率达80%以上,重病株因病坏死,明显影响生产。症状主要为害叶片,重时亦侵染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初为暗绿色油渍状小点,以后扩展成近圆形至不定形灰褐至黄褐色斑,外围常具有一浸润状暗绿色晕圈,最后病斑呈油渍状暗褐色坏死。严重时叶...

    1520 种植技术大全 叶片 哈密瓜 结露 暗绿色 油渍
  • 大叶黄杨白粉病
    大叶黄杨白粉病

    病原及发病规律 引起大叶黄杨白粉病的真菌属于子囊菌白粉菌目,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的芽内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翌年从春季至秋季均可发病,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病害症状 大叶黄杨易受白粉病危害的是嫩叶和新梢,其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梢表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后期渐变为白灰色毛...

    1322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当心香菇畸形病
    当心香菇畸形病

    香菇实体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蜡烛菇”(有柄无盖)、“松果菇”、“荔枝菇”(菌盖结团无菌柄或不开伞),这就是香菇的畸形变异菇,属于生理性病害。防治办法有以下几点:1、了解菌性,防止引种失误。栽培前必须先弄清菌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

    1126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教程
  • 甲磺隆中毒急救措施
    甲磺隆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症状:只要不大量摄入,不可能有全身毒性,对眼睛、皮肤、粘膜有轻微刺激作用。急救治疗:误服清醒时催吐,无解毒剂。对症治疗。注意事项:[1]施药要特别注意用药量准确,做到均匀喷洒。[2]该药残留期长,不应在麦 套玉米、棉花、烟草等敏感作物田使用。中性土壤小麦田用药120天后播种 油菜、棉花、大豆、黄...

    1981 农药使用指南 病虫害防治
  • 夏季雷雨后蔬菜的管理
    夏季雷雨后蔬菜的管理

    夏季雷雨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很大。首先,降水强度大会造成土壤板结,引起蔬菜根部缺氧,有害气体不能挥发。其次,雨滴飞溅容易引起病害。最后,雷雨时间短促,过后天气很快转晴,温度升高,蒸腾作用急剧增大,植株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植株易出现萎蔫,且容易发生病害。因此,蔬菜遭遇雷雨要特别注意:一是雷雨后要及时排...

    2498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病虫害图片
  • 富贵竹叶片呈现小黑点,开始逐渐变黄而枯死是什么病?怎么样防治
    富贵竹叶片呈现小黑点,开始逐渐变黄而枯死是什么病?怎么样防治

    一、症状病害开始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及叶片上,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不规则病斑,并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扩大;中期为半圆形至不定形,边缘深褐色,分界明显;后期叶片病斑外缘具黄色晕圈,斑中部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至黄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病斑上呈现小黑点,叶片开始逐渐变黄而枯死。一旦病斑蔓延扩展到叶片、嫩...

    2142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知识
  • 栀子花病虫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栀子花病虫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栀子花,当地也称荷花玉兰,四季长青,枝叶繁茂,花大而洁白,芳香浓郁,并有一定的耐荫能力,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慈溪栽培广泛,是当地的花木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慈溪栀子花病虫发生普遍,虽然未对其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但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现对其主要病害发生防治作一概述:一、发生状况主要病害:炭疽病,在慈溪...

    2682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指南
  • 农药冬施有技巧
    农药冬施有技巧

    俗话说,做事要看天看地。农药使用要讲究时间安排,掌握好时间才能让药效发挥更大的功效。冬季农药使用是就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药要准 冬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注意选用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农药。另外,在果树休眠期防治病虫害时,选用矿物油乳剂、松酯合剂、石硫合剂等土农药,既经济,效果又好。 二、药量要大...

    2017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说明
  • 防治西瓜病虫害的方法
    防治西瓜病虫害的方法

    西瓜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白粉病及炭疽病等。如果患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多菌灵和绿亨一号进行苗床消毒;如果患枯萎病,可用15%的西瓜重茬剂一号300~350倍液灌根。每次0.5公斤,在定植后3~4片真叶时用药,防治效果较好;如果是白粉病和炭疽病,可用百菌清、托布津、粉锈灵等药防治效果较好...

    1736 农药使用说明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