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西红柿菜农收益降1/3,菜贩收益是菜农3倍

时间 : 2023-06-23 投稿人 : 星雨 点击 :

在菜价整体高涨的背景下,农户抱怨收入少了,而市民抱怨菜篮子花费高了——西红柿,一个人人熟知的蔬菜品种,引发记者近日在产地和市场的两头展开调查。

西红柿菜农收益降1/3,菜贩收益是菜农3倍 | 植物病虫害

  一些农户收益降了三分之一

5月19日上午8时,苏北沭阳华冲镇大尖村。西红柿批发一条街达到了一天之中的交易高峰,轻卡、大货、电瓶车充塞路面,街道边堆满了新鲜的西红柿。直到10点,装满一筐筐西红柿的车辆渐渐散去,奔向苏南或本地市场。

正在分拣西红柿的王大婶说,别看场面热闹,实际上农民赚不到几个辛苦钱。她家西红柿卖完了,就到市场来打工,每拣一筐可以挣5角钱,一天能有五六十元收入。一位开小货车指挥上货的经纪人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此地“收了34天的西红柿,赚了3万元”。而王大婶认为,他至少赚了七八万。

56岁的西红柿种植户陈德康,家里种了1.4亩西红柿,连同棚子里还没有出售的大约1000斤柿子,估计今年能赚8000元,“相当于每亩5000多元不到,比去年的每亩一万一的收入少了4000元。”

华冲镇有连绵几百亩的钢架大棚。记者跑了好多大棚,农户告诉记者,家家情况差不多,今年每亩西红柿纯收入只有6000元上下。问他们:“为何不存起来等涨价”,农户忧愁地说,气温一高哪里敢存,会烂掉。

省农委有关人士透露,今年种植西红柿的大部分农民,虽然用了钢架大棚,但前期低温对生长不利,西红柿上市比往年晚了半个月,农民没能赶上前期涨价时的好价格。

  层层加价,菜贩收益是菜农3倍

同一天,苏南常州凌家塘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经纪人李盛祥正在指挥一车西红柿卸货。这车西红柿来自苏北。

李盛祥向记者介绍了西红柿“涨价路线图”——

地头,每公斤西红柿1.4元。运费,0.2元;人工,0.1元;管理费在7分,“这样,一公斤就是1.77元。”他卖给超市是2.4元,相当于加价35%。超市再加价15%左右,每公斤售价为2.8元。如果不走超市,直接批发给菜贩子,批发价随行就市,当天在2.5到2.6元,贩子在市场上则卖3.5元左右,加价40%。

记者纵观多日西红柿批发价格走势,发现,地头涨跌幅和市场涨跌幅并不相称。

一些菜贩子说,西红柿批发价格4月20日前后在3.55元左右,比现在高一大截,那是因为这些西红柿来自南方温暖地区,运费高。而从“五一”后,苏北及本地西红柿渐渐上市,批发价格开始下跌,5月10日到14日苏北西红柿集中上市的4天,均价为每公斤2.2元。

而大尖村农户对记者说,5月10日到14日这几天,西红柿收购价每公斤只有0.35元到0.4元——也就是说,除掉运输成本、人工及市场管理费之后,各“层级”贩子赚到了1.4元,是生产者收益的3.5倍。

在南京一家菜场,前来买菜的纪大爷对记者说,他天天买菜,最爱吃当季菜,比如西红柿,“按说西红柿现在是大批上市,但却不见价格降多少,今天还卖到3元1公斤。”

  农民市民双赢,还需多重努力

在沭阳,记者发现,蔬菜的刚性成本在增加,市民“为吃蔬菜掏更多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农户陈德康详细算账后说,现在西红柿成本每亩地要2400元,比前几年增加了1000元。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的调查,也显示每亩西红柿平均成本达到2200元,比7年前增加70%,远高于同期蔬菜净收益的增长速度。目前,虽然菜价回落,但主要蔬菜品种相比去年同期仍高出15%左右,这就是刚性的成本影响。

市民吃菜多掏钱,农民种菜辛苦不赚钱,在蔬菜价格总体上涨的背景下,这可谓两头“双输”。有无两头“双赢”的可能?记者通过产地及市场调查发现,要想让老百姓吃上相对低价菜,一要在销售方面减少蔬菜批发环节,二要在生产上尽早升级成真正的现代农业。

减少蔬菜批发环节、让利农民,喊了很多年效果却不显著。大学生村官赵留军说,大尖批发市场辐射周边华冲、湖东、青伊湖、万匹等乡镇1万多亩的面积,每天运走的番茄超过50万公斤,年交易量将近1亿公斤,但10年来华冲还是“有市无场”露天交易。

蔬菜环节却多得奇怪——先是县里经纪人收购,再到县城批发市场,然后拉到山东寿光,而常州凌家塘市场大批发商会直接去寿光进菜,这样一来,苏北蔬菜多走了500公里的路程,多经历数次贩卖,在流通环节上硬生生涨上来5角到1元。现在,宿迁正在建设华东最大的农贸市场,并和上海等大城市直接对接。市场销售员告诉记者,市场建好后,可以减少2道批发层级。

在生产环节,农户反映,要让农户得利更多,必须升级大棚,引进新种子。卖价高的西红柿会长到六七米,没办法种在普通钢架大棚,陈德康直言:“农户盼望寿光大棚,但成本太高,没有贷款支持,谁改得起?”

但是,改和不改,效益就是两样。距离华冲不远的汤涧,3000多亩的高效农业大棚,种的是台湾鑫喜6号水果西红柿,每公斤5元,吃起来口感很好。其中500个日光大棚西红柿常年生长,亩产4-4.5万斤。如此大的差距,主要还是在于农业投入不足。

记者还发现,在一些地方,由于农产品销售没有纳入政绩考核,乡镇干部认为帮助农民卖东西是义务不是责任,建大棚、建市场、搞技术培训,动用乡镇本来就不多的财政来办事,“成绩上头看不到,手上有限的钱又没了,不好平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