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和流行规律苗期发病,子叶形成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真叶、使真叶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或细黑条,此后叶缘出现由小到大的“V”形扩展,致大片组织坏死。病菌沿叶脉和叶柄扩展,蔓延到茎部和根部,形成网状脉,植株成淡褐色干腐,最后枯死。病原细菌在种子内或采种株上及土壤病残体内越冬,一般可存活2-3年。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最低5℃,最高38-39℃,致死温度为51℃10min。能耐干燥。病害多在春、秋两季发生,春季发病轻,秋季发病重。如果秋季苗期气温偏高、多雨,发病严重;播种过早,虫害严重,发病也重。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的气孔侵入。成株则多从叶缘水孔或伤口侵入,然后进入维管束组织,并随之向上下扩展,造成系统性侵染。此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组织进入荚角而使种子表面带菌。在田间借助雨水、农具、昆虫、肥料等传播,带菌种子可使幼苗染病。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播种前种子应消毒,可采用50%代森铵水剂200倍液浸种15min,然后洗净,晾干播种,或用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2h,可减少种子带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不包括菠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解决土壤带菌问题;或深翻土地,加速病残体的分解和病菌的死亡;农家肥应充分腐熟后施用,以确保肥料不带菌。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施1:1:200波尔多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