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实现安全贮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笔者近年来立足于农户小规模贮藏,以提高甘薯本身的抗病性入手,进行了农业防治与贮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腐技术探讨,使甘薯贮藏3~5个月后的腐烂率由传统贮法的50%左右下降为10%,大大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一、综合防治主要病害我国发生普遍的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软腐病等。
1.繁殖无病种薯是基础。带菌种薯、秧苗是各种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繁殖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是实现安全贮藏的基础。采用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春薯健康秧苗,建立留种田。收获的种薯,在收、贮、运和第二年育苗的过程中,时时注意选留薯形、皮色、肉色、无病症的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薯块,进行提纯复壮,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轮作倒茬。甘薯与花生相互轮作,能显著减轻病害发生。也可与玉米、高粱、谷子轮作,隔3年不种甘薯,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3.壮苗早栽,加强管理。我县主要栽培春薯,早育苗、育壮苗、适时早栽可以提高甘薯的抗病力,增施磷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能使甘薯的抗病力增强。
4.适时收获入窖,防止霜冻。甘薯收获过早影响产量,收获过晚则薯块易受冻害。一般而言,气温稳定在15℃时甘薯停止生长,此时应开始收获,到气温12℃时入窖结束为好。当气温降至9℃时薯块受冷,在贮藏期间易感病害。据实践经验,华北地区在10月13~23日时收获,适温腐烂率很低,收获越晚腐烂率越高。收获时选择无风晴暖天气,上午收刨,在田间晾晒2~3小时,下午入窖。当天收刨当天入窖,防止薯块受冻。收刨及入窖时要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放,最大限度地确保薯块、薯蒂及表皮的完好,在贮藏中可以减少烂薯。
二、严格对薯窖消毒甘薯贮藏用的井窖,选在地势高,土质硬,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建造,在收获前半个月建好。窖深一般4.5~5米,窖膛上土层厚度2.5~3米。薯窖最好用新窖,若用旧窖,可将窖壁及窖底刮去3~4厘米,露出新土,并在窖底撒上一层细沙,然后用硫磺50克/立方米熏蒸1~2天。
三、加强贮藏期管理
1.薯块挑选。入窖薯块宜为纺锤形或卵园形的短薯块,并达到“七无”,即无病、无虫、无沟、无伤、无露头青、无冻、无水浸。块重以200~800克重为好。过大和过小的薯块应另处保存,留作它用。
2.薯块消毒。贮藏期间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和软腐病。(1)黑斑病:俗称黑疤、皮疔等,它的存在与环境温度、湿度有关,在15℃以上时发病较重,春薯比夏薯发病重。据调查我县贮藏户:贮藏时病块率达10%左右,最高的达到90%以上。(2)软腐病:俗称水烂,软烂,由伤口处发生,在温度15℃~23℃,相对湿度75%~84%环境下易发生。一般采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胶悬剂500~800倍液泼浇薯块消毒处理。
3.分类入窖。入窖时要做到春、夏薯分开;不同类型分开;中、大型薯分开。据实践经验,为便于出入窖,可将入窖薯块装入尼龙绳大眼网袋(15~25公斤/袋),层层码放。如散放入窖,薯堆四周应离窖壁20厘米以上。薯堆底层放一层秸秆,中间放置秸秆以利散湿通气。
4.贮藏量。鲜薯的贮藏量一般应占整个薯窖容积的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