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如何防治甜菜夜蛾

时间 : 2023-06-07 投稿人 : 鹤轩园艺 点击 :

如何防治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Beet armyworm)学名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俗称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对大葱、甘蓝、大白菜、芹菜、菜花、胡萝卜、芦笋、蕹菜、苋菜、辣椒、豇豆、花椰菜、茄子、芥兰、番茄、菜心、小白菜、青花菜、菠菜、萝卜等蔬菜都有危害。

危害特点 一般以食叶为主,危害大葱、辣椒时钻入葱管和辣椒内取食。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透明小孔,3龄后分散为害,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导致菜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3龄以上幼虫还可钻蛀甜椒、番茄果实,造成落果、烂果。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12—14毫米,翅展26~30毫米,体灰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外方有肾形斑1个,内方有环形斑1个,外缘线由一列黑色三角形斑组成。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

卵圆球形,白色,表面有放射状的隆起线,卵粒成块状,每块一般有卵10余粒,单层或2~3层重叠,上面覆有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22~27毫米。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各节气门后上方具1明显的白点。

蛹 体长约12毫米,黄褐色,中胸气门位于前胸后缘,显着外突。臀棘上有2根刚毛,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的刚毛。

发生特点华北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5~6代。世代重叠。长江以北地区以蛹在土室内越冬,华南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为害。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杂草、土块、土缝、枯枝落叶的浓荫处,夜间活动最盛,趋光性强而趋化性弱,卵多产于叶背面、叶柄部或杂草上,卵块l一3层排列,上覆白色绒毛。每雌可产卵100~600粒。卵期2~6天。幼虫共5龄,也有6龄。初孵幼虫在叶背群集为害,拉丝结网、取食叶肉。 3龄后分散,4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习性,虫口密度过大时,幼虫可自相残杀。老熟幼虫入土,吐丝筑室化蛹,深度约0.5—3厘米。也可在植株基部隐蔽处化蛹。

甜菜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量差异很大。各虫态耐高温能力强,抗寒能力不强。北方越冬死亡率高是春季成虫发生数量少,分布范围小的主要原因。南方如春季雨水少,梅雨明显提前,夏季炎热,则秋季发生严重。甜菜夜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和12.2℃,在温度25℃时,卵期、幼虫期、蛹期分别为3天、18天和8.5天。各地一般7~9月是为害盛期,在7~8月,降水量少,湿度小,有利大发生。甜菜夜蛾幼虫易产生抗药性,近年来南方地区该虫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等杀虫剂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造成频繁暴发,成为常发性重要害虫。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秋耕或冬耕,深翻土壤,可消灭部分越冬蛹;春季3—4月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结合田间管理,人工采卵,摘除初孵幼虫群集的叶片,集中处理。

2、保护利用天敌 甜菜夜蛾天敌种类繁多,是重要的自然控制因素,前期节制使用广谱性农药,以保护菜田天敌。

3、药剂防治幼虫甜菜夜蛾在2龄以前抗药性最弱,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以后虫体抗药性增强,虫体越大,抗药性越强,药剂防治效果越差,所以防治时,要本着“治早治些的原则,及早进行防治。 对甜菜夜蛾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触杀。因此,应选择上午8时以前,或下午6时以后害虫正在菜叶表面活动时用药效果最佳,一般阳光强、温度高时不宜用药。这是因为此时害虫早已潜伏在土缝间、草丛内,起不到直接触杀作用,防效不明显。

目前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无公害农药有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2.5%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000--1500倍液,10%除尽悬浮液1000--15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000--1500倍液,其中米满、农地乐及除尽防治甜菜夜蛾有特效。但使用上述农药时要交替使用,一般应从害虫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同时喷药要均匀细致,做到上翻下扣,四面打透。由于该虫抗药性极强,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杀虫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如抑太保、卡死克、宝路等,但要严格限制这些新型农药的使用次数和剂量,避免和延缓甜菜夜蛾对它们产生抗药性。

4、 防治成虫 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能大量诱杀雄虫。据试验,防治区比非防治区可减少甜菜夜蛾60%以上,成虫受精精囊下降41.96%,几乎看不到甜菜夜蛾幼虫和卵。因为成虫昼伏夜出,对灯光趋性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虫,灯下放水盆,并加入少量洗衣粉,这样成虫落入水中后无法逃脱。成虫对糖醋液和杨树散发的气味有较强的趋性,因此可用糖醋液和杨树进行诱蛾后再集中消灭。

附: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慕卫 吴孔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俗称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国内在20世纪60年代即有其为害的报道,但属于次要害虫,从80年代后为害逐渐加重,尤其进入0年代曾相继在台湾、广东、云南、江西、湖南、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多种蔬菜和棉花、大豆、甜菜等经济作物上暴发性发生,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笔者从甜菜夜蛾的生物学、发生规律出发,探讨了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1 甜菜夜蛾的分布及在我国各地发生情况

甜菜夜蛾源于南亚地区,常年发生于亚热带地区,并经常在温带地区大发生。在印度为害蔬菜、麻和烟草,在埃及、北非、中东地区为害蔬菜、棉花、蚕豆等作物。1880年左右迁入美国的夏威夷,不到50年就扩散到整个美国,并向南扩展到墨西哥等中美洲国家。英国CAB(1972)描述了甜菜夜蛾的世界分布图,覆盖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北纬57以南广大地区和整个非洲、澳洲。 在欧洲和亚洲,甜菜夜蛾在北纬44以北不能越冬。该虫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迁飞会造成甜菜夜蛾间歇性大发生,在我国,随纬度的升高,甜菜夜蛾的年发生代数逐渐减少。甜菜夜蛾喜高温,其主要危害时期多集中在各地的高温期和食物充足的作物生长期。如河北、河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北方地区7~9月份(2~4代),上海、湖南6~10月份(3~5代)为害较重,广东和福建一年可发生8代,盛发期在5~9月。海南,深圳等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全年均可繁殖,无越冬现象,除海南和深圳,各地第1、2代比较明显,以后有世代重叠现象发生。

2 生物学特性

甜菜夜蛾单雌产卵量100~600粒,最多可达1800多粒。虫卵一般产于植株较嫩叶片背面。卵块上覆盖有白色鳞毛,卵初产时淡绿色,孵化前转灰色,初卵幼虫取食卵壳,结疏网群集在其中,在重叠叶片之间啃食叶片表皮,造成网状半透明的窗斑,3龄后分散危害,造成孔洞或缺刻,1~3龄食量较小,4龄后食量加大,4~5龄进入暴食期,3~4天内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80%~90%。甜菜夜蛾低龄幼虫主要集中在植株的中上部为害,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在植株上的分布重心逐渐下移,高龄幼虫则有向叶背面和土表等背光处转移的趋势。

甜菜夜蛾低龄幼虫白天取食,而高龄幼虫白天潜伏于叶背、植株中下部、土缝间或草丛内,傍晚前后转移到植株上取食危害,而且多在叶片背部危害。幼虫有假死习性。幼虫老熟后,在土表下5~10cm处作椭圆形土室化蛹,也可在土表及杂草地化蛹,化蛹时常避开湿度过大的场所。成虫寿命6~10天,产卵前期1~2.5天,产卵期4~6天。不同寄主植物对雌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并无显着影响。成虫有取食补充营养习性,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杂草丛及植物茎叶浓荫处,傍晚开始活动。田间诱捕试验显示,成虫在日落后6~8小时最活跃。室内观察到雌、雄虫在夜间各有两个羽化高峰期,分别在17∶00~22∶00及1∶00~5∶00。二日龄的成虫交尾率最高,其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最大。延迟交配,会影响成虫生殖力,但未交尾成虫寿命及产卵前期延长,有利于未交尾成虫向外迁移及寻求配偶。甜菜夜蛾完成一代约需22~30天(在25~30℃条件下)。

3 危害作物种类

甜菜夜蛾为杂食性害虫,对大葱、甘蓝、大白菜、芹菜、菜花、胡萝卜、芦笋、蕹菜、苋菜、辣椒、豇豆、花椰菜、茄子、芥兰、番茄、菜心、小白菜、青花菜、菠菜、萝卜、棉花、甜菜、花生、玉米、高粱、香叶、茶树、大豆、绿豆、红小豆、甘薯都有危害。一般以食叶为主,但在危害棉花时,偶食花蕾和幼铃,危害大葱、辣椒时钻入葱管和辣椒内取食。

4 无公害防治措施

4.1改善耕作制度及栽培管理

随着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逐年提高,不同作物间的套作为甜菜夜蛾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发生虫量逐年递增、世代重叠严重。近年来大棚蔬菜面积的迅速扩大,为蛹在北方越冬提供了条件,造成该虫南北方全年发生。若农田管理水平较低,杂草丛生,就更为甜菜夜蛾繁殖及世代延续提供了便利条件。甜菜夜蛾成虫喜选择低矮的苋、藜等杂草植株产卵,靠这些“桥梁寄主”迁入菜田、棉田和豆地等危害,一般藜、蓼、苋科杂草多的农田该虫发生量大,及时拔除田间杂草可使其产卵推迟5~7天,拔除杂草不仅可减少并推迟产卵,还把大量卵带出田外,大大减轻防治压力。我们也可以利用此特性将作物与苋菜、藜等间套作,用以引诱幼虫集中防治,这样能使作物中的甜菜夜蛾幼虫比对照减少约60%。另外该虫落地或在枯叶杂草中化蛹,所以及时做好园田卫生,播前翻耕晒土灭茬,在耕翻前用灭生性除草剂杀死所有杂草使甜菜夜蛾失去食物来源,可消灭绝大多数虫源。由于摇晃植株该虫即落地,所以也可震动叶片,幼虫落地后将其踩死。由于甜菜夜蛾人土化蛹较浅(0.5~3cm),不能长期抗御低温,所以翻耕晒土或冬灌对压低下一代种群数量非常有效。

4.2合理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任何害虫的防治都必须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综合防治策略中,天敌的利用非常重要,但由于长期大量不正确施用化学农药,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通过甜菜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进行排除作用分析,得出天敌是影响甜莱夜蛾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尤其是以蜘蛛类为优势类群的捕食性天敌,在抑制甜菜夜蛾的种群数量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排除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下代种群数量将是当代的70~100倍。如何使化学防治与利用天敌的生物防治有机结合,选择对天敌毒力小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不失为一项有效的措施。与普通化学杀虫剂相比,昆虫生长调节剂有许多优越性,如低毒,对天敌、哺乳动物、鱼、鸟安全,用药量低,用药次数少,残效期长,并有后效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故今后此类药剂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甜菜夜蛾在各地均是在春季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繁殖1~2个世代,到夏季7~9月大暴发,春季5、6月份十字花科蔬菜上由于小菜蛾、菜青虫等发生量大,需要连续多次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大量杀伤田间天敌,使7月份后甜菜夜蛾在田间失去了自然控制力。昆虫生长调节剂除了能够保护天敌,还特别适合对甜菜夜蛾的防治。虫酰肼(米螨)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卵和幼虫均有效。首先药剂可渗入卵内,在胚胎发育期间发挥生理效应,抑制卵的孵化,另外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所以当昆虫生长调节剂处理卵时,一龄幼虫正常的生命活动被破坏,死亡率提高。甜菜夜蛾发生时世代重叠,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不同龄期幼虫均可影响幼虫蜕皮,最终导致幼虫死亡。 另外,由于甜菜夜蛾的卵产在叶背,卵壳上覆盖着绒毛,二龄幼虫有的吐丝结网,并在网内取食为害,此时喷药,药液不易与虫体接触,防治效果不理想。

三龄以后幼虫体壁加厚,耐药性增强,并昼伏夜出,而农民多习惯于白天喷药,且目前大多使用触杀药剂,药液不能直接接触虫体,防效更差,并且该虫有假死性,喷药时稍有触动,即落地,更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胃毒作用可以使幼虫生命活动过程被打断,干扰昆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昆虫死亡,所以只要害虫取食作物,就有中毒的可能。与普通学农药不同之处还在于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夜蛾后效应明显,药剂在一定剂量处理后,即使幼虫未死,取食量也会降低,化蛹率下降,蛹重减轻,产卵量下降,这可以明显降低下一代种群基数。此类药剂使用时应注意三点:一是尽量在甜菜夜蛾的低龄盛发期施药,原因是该类药剂施药当天对幼虫取食基本没有影响,药后3~5天方能达到最高防效,若幼虫进入暴食期,即使将该虫防治下去,也会造成损失。二是由于速效性较差,并且价格较高,因此在生产中可与低毒较高效的化学杀虫剂如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混用,提高速效性。三是药剂的稀释倍数不能太低,在很低剂量下这类药剂对幼虫和下一代产卵都无影响,在用混剂防治时,混剂中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比例要适当。

虽然昆虫生长调节剂能有效地防治甜菜夜蛾,但也要注意限制它们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交替轮换使用杀虫机理不同的杀虫剂,以避免和延缓甜菜夜蛾对它们产生抗药性,延长该类药剂的使用寿命。

目前能用于甜菜夜蛾防治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有虫酰肼(米螨)、氟虫脲(卡死克)、氟铃脲、定虫隆(抑太宝),一般田间1500~2000倍液喷雾,药剂要喷匀喷透,3~5天可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

4.3病毒防治

用于防治甜菜夜蛾的病毒有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LeGV)、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NPV)和芹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faMNPV),另外加一些病毒的抗紫外线保护剂,如1%尿酸、1%活性炭和1%叶酸等,能明显地减少紫外线对病毒的钝化作用,提高防治效果。

4.4防治成虫

性引诱剂作为新的防治手段,具有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防治对象专一,对人畜安全,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可以较好的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生产的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能大量诱杀雄虫。据试验,防治区比非防治区可减少甜菜夜蛾60%以上,成虫受精精囊下降41.96%,几乎看不到甜菜夜蛾幼虫和卵。研究发现,甜菜夜蛾雄虫对性外激素(Z,E)—9—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Z)—9-十四碳烯—1—醇10∶1的混合物有较强的趋性。 因为成虫昼伏夜出,对灯光趋性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虫,灯下放水盆,并加入少量洗衣粉,这样成虫落入水中后无法逃脱。成虫对糖醋液和杨树散发的气味有较强的趋性,因此可用糖醋液和杨树进行诱蛾后再集中消灭。

相关文章

  • 香石竹萼腐病防治方法
    香石竹萼腐病防治方法

    植物资料网:香石竹萼腐病:病原体残存于香石竹的老叶、下部茎枝或枯烂的植株中。高湿条件有利于病菌发生。其症状为:首先在花萼萼尖部位开始腐烂,进而向萼基部扩展。防治方法:除必需拔除香石竹园周围的杂草外,如果是温室栽培香石竹,必需经常向温室供给流通空气,坚持低湿。如需灌溉,宜在清晨进行。灌溉时在香石竹苗床...

    604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入冬前家中消毒才能灭蚊
    入冬前家中消毒才能灭蚊

    新报讯【记者 梁爽】往年霜降过后,蚊子就不会再咬人了,可是今年霜降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了,“人蚊大战”还在上演。记者在傍晚本市一个居民小区看到,草地旁、汽车上、房屋的纱窗上依然还有很多蚊子。针对这种本市今年秋天蚊子的反常情况,记者采访了本市爱卫办及卫生防病中心的有关专家。专家介绍,蚊子的存活期不取决于...

    981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说明
  • 豇豆锈病防治
    豇豆锈病防治

    1.症状豇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种荚,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脓疱状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到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致使叶片变形早落,有时叶脉种荚也产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种荚染病,不能食用。2.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本病由担了菌亚门、豇...

    611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樱桃根瘤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樱桃根瘤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症状:主要发生在根颈处和大根上 。有时也发生在侧根上。主要症状表现为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发病初期为白色 ,表面光滑, 逐步变成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樱桃感染此病后,轻者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结果能力下降,重者全株死亡。防治方法:1.应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建园,避...

    2626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发生危害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

    1288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说明
  • 灵芝病害:脉孢霉
    灵芝病害:脉孢霉

    脉孢霉(Neuropara)又名串珠霉、链孢霉、红色面包霉。属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粪壳霉目,粪壳霉科。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链孢霉属(Monilia)。主要为害种为好食脉孢霉(N.sitophilaShearetDodge)。1.形态特征有性阶段的子囊壳簇生或散生于基质表面...

    720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方法
  • 大葱秋季病害防治
    大葱秋季病害防治

    大葱在秋季生长期间,易发生紫斑病、锈病和霜霉病。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能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提高大葱产量和品质。大葱紫斑病在高温潮湿条件下发病普遍。病斑多在叶上发生,纺锤形,稍凹陷,有同心轮纹,呈紫色并覆有霉状物。染病处变软易折,重者叶子枯死。可用50%多菌灵4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

    1319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
  •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本月已逐渐进入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发生各种蔬菜病虫害。临安地区主要应做好以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虫害:继续抓好蚜虫(包括花卉、苗木)、蓟马、小菜蛾、菜青虫、美洲斑潜蝇、螨类、猿叶虫、菜用玉米上的第二代玉米螟和在豇豆花期豆野螟的防治工作。注意对瓜类蔬菜的瓜绢螟,叶菜类蔬菜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的防...

    1529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
    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

    提高手动施药机械质量,改变喷洒部件单一的现状,促进手动喷雾器的更新换代 喷雾器是雾化质量的决定因素, 直接影响农药在作物上的沉积分布。雾滴分布密度是关系到防治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等量的药液,如果雾滴尺寸缩小一半,所得的雾滴数目可增加8倍。 由全国农技中心牵头成立的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

    1996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使用技巧
  • 对准花朵做工作防治西红柿灰霉病效果好
    对准花朵做工作防治西红柿灰霉病效果好

    大棚内西红柿果实易感染灰霉病,幼果脐部开败的花朵处易染病,然后向幼果扩展蔓延,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会出现浓密的灰色霉层,这种病害,在连阴天或大雾天时发病将会更加严重。在这种条件下,怎么才能有效防止其为害呢?1、蘸花防病:在棚室西红柿栽培过程中,一般采用2,4-D或防落素处理花朵,以防落花落果。可以在蘸...

    639 农药使用说明 病虫害图片
  • 源头防治番茄病虫害
    源头防治番茄病虫害

    一、无病苗的培育。从源头隔离病虫源并窒息式消灭。1、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溶液浸泡番茄种子,取出摊冷后催芽播种。2、苗床与栽培田均实行两年以上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3、选用抗病品种,并结合新高脂膜浸泡。二、采用深沟高畦栽培,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摘除病叶、脚叶、老黄叶,改善通风和透光,可减轻病害三、幼果期在...

    2366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种类
  • 桃流胶病的防治方法
    桃流胶病的防治方法

    桃流胶病是桃树上发生较多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枝干上,严重时对桃树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除桃外、杏、李、梅、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也会发生。危害症状:本病在桃树枝梢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病部稍肿胀,木质处变褐色,然后从皮孔或伤口处分泌出透明的胶状物,与空气接触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到褐色,最后变成黑色的硬块...

    2858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
  • 棉花红叶茎枯病及防治措施
    棉花红叶茎枯病及防治措施

    一、症状识别植株发病后叶片变为深绿且叶片变厚变脆,以后叶片上散生红色小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脉保持绿色,即为红叶茎枯病。病害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引起叶片枯萎脱落,茎秆顶端呈干焦状,同时易引发轮纹斑病和褐斑病的重复侵染,促使病株焦枯死亡。有的植株病叶脱落后仍能长赘芽。发病重和发病早的植株矮小...

    1811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技术
  • 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黄菇病症状黄菇病是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使子实体变色腐烂发臭的细菌性病害,一般以头潮菇发病比例较高。发病时菌袋表面有粘液状病原菌出现,部分菌丝有泛黄症状,严重时病菌直接侵害菇体,使受害菇出现病斑、发黄,乃至死菇。菇体从感染病菌到表现出病状(死菇)只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从发病类型可以分为:1、干腐型:...

    2163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绿色环保型农药——仙草杀虫剂
    绿色环保型农药——仙草杀虫剂

    二十一世纪,我国农业正朝着绿色、无公害、无污染、无残毒方向发展。由青岛生产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仙草”(0.5%楝素乳油)正适应了空虚方向。它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从植物体内提取并经科学培养加工而形成的一种天然药物。其杀虫机理是触杀、胃毒、膜封闭窒息等,比有些生物农药作用快,效果明显,对...

    2547 农药名字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