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12月7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大竹县莲印乡尖山村五组,只见10多个当地群众正在地里忙碌,100亩 “团葱+莴笋+洋芋”的间种作物长势良好,该土地由大竹兴旺绿色农业合作社承包,返乡农民工李明飞作为技术指导,他自创“三免”种植法科学栽种,每亩年产值突破1万元。
农民工转身“土专家”
李明飞在外务工10年,2008年6月返乡,发现部分农户因青壮年外出打工,土地荒芜,便坚定了建立大棚蔬菜基地的信心。他仔细琢磨:如果1个人能干10个人的活,那么土地就不会荒芜了。在这种想法的触动下,李明飞想到了科学,他相信科学发展一定能打破农业生产的旧传统、旧观念、旧模式,1个人一定能干10个人的活。
在接下来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明飞自己出钱,买来很多农业方面的书籍自学,还建起了面积400余平方米的3个菜秧培育竹大棚,同时,开垦出了农户缺劳耕种的13亩瘦薄地,栽有15个品种蔬菜。他晚上看自己买来的书,白天用自己买来的农作物种子在地里反复研究,辛勤耕耘,从而突破传统种植,获得 “三免”技术的成功。
李明飞介绍说,“三免”技术是指免翻耕、免除草、免传统性施肥。即在地里有草时打眼,种上农作物,再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在作物快出土的前2天施除草剂,等作物出土时杂草便死了,以后作物越长越好,就抑制了杂草的生长。等草长起来了,作物就要收获了。利用枯草为土地保暖,枯草还可以作为改良土壤的肥料。
“三免”技术打破传统
据李明飞介绍,一亩地传统的种植方式是:2天除草,5天挖土,2天嵌细,要花费9个劳动日才开始栽种。若采取“三免”技术,便可以节约8个工作日,原来一个人管理一亩,现在一个人能管理10亩地了。
“三免”技术的的确确节省了劳动力!利用“三免”技术,李明飞夫妇2人就管理了30亩菜地;利用 “三免”技术,兴旺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只招了10多名工人管理100亩菜地;利用“三免”技术,尖山村已很少看到荒芜的土地了,村民们都轻松地种植上了蔬菜。
李明飞说,现在有很多村民及其他蔬菜种植基地的人前来参观他的轮作间种菜地及请教“三免”技术,他都非常热情,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他希望“三免”技术获得推广,从而节约农民的劳动投入,为老百姓带来实惠。
向土地和市场要效益
在李明飞的30亩试验地里,笔者看到,花菜、白菜间种地里一片生机盎然,白菜已到了收获的季节。
李明飞在他的0.3亩地里采摘了一株白菜,重达近7斤,据他介绍,这0.3亩地,可收获白菜1600公斤、花菜900公斤,每公斤分别按1.2元、3元计算,能净赚4000元。白菜收了又收花菜,按照“间种+轮作”模式,一年种六季,土地不歇空,同时土质也得到极大改善。
李明飞说,目前100亩蔬菜种植基地已经上了规模,自己也种了30亩蔬菜,加上其他村民所种植的蔬菜,现在尖山村已成为初见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菜农卖菜已拥有了主动权,买卖全是采用电话联系,蔬菜在500公斤以下由基地配送至大竹县城的超市和酒家,500公斤以上就由买主自己来装运,主要销往重庆、达州等地,由于是无公害蔬菜,所以销售不愁。
李明飞通过勤学苦专研练成为了一个种植技术能手,现在是兴旺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技术顾问”。李明飞还无偿给农户提供优良菜种,现场传授栽培管理技术。目前全村掀起种菜热潮。“说句实话,我选择栽种大棚蔬菜能有今天,全靠乡村干部的鼓励和支持。”正在大棚为茄秧除草的李明飞,一脸写满了感激。
(记者 王晓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