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以来连续强降水,使安徽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影响大,损失严重。近日,安徽省农科院组织专家为农作物的抗灾减灾献策,专家们呼吁,当前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受灾作物的补救管理工作,将洪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专家指出,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大部分农田虽受水淹或内涝渍害,但由于过水、浸泡时间较短,作物仍存活或大部存活,一定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和管护措施,促其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减轻水患的影响和因灾损失。这些措施包括及早清沟清淤,排除田间积水,解除作物受淹受渍环境;对缺苗断垄的田块,通过匀稠补稀、匀大补小或催芽补种,保持合理的作物密度和整齐度。涝渍之后,土壤肥力流失较大,秧苗长势较弱,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肥,弥补因淹水造成的肥料损失和作物生长不良。此外,雨过天晴后,要抓紧时间为农作物松土除草,降湿提温,在土表稍干后及时中耕,不仅能消灭大量萌发的草芽,更能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活化养分,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对植株较高的作物则起到培土壅根防止倒伏的作用。
专家强调,大水过后的生态条件容易造成一些病虫的侵入、蔓延和危害,作物素质下降,组织创伤,也易受病害侵染,因此要特别加强植物保护,特别要注意防治迁飞性害虫(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杂食性害虫(如斜纹叶蛾、甜菜夜蛾)和水稻白叶枯病以及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危害;还要注意及时清理淹毁作物的残株,减少田间病原物。
措施包括:清沟清淤,排除田间积水,匀稠补稀、匀大补小或催芽补种,增施速效肥料,松土除草,降湿提温,及时中耕,加强植物保护,防治害虫,清理淹毁作物残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