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马铃薯免耕种植是在烤烟地或玉米地块中,不犁不翻,直接人工打塘播种的技术。对地块、种籽、节令及管理有严格要求。
一、地块选择
秋马铃薯适宜于海拔1600—2100米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的低热河谷槽区、坝区和半山区种植。地块选择土壤疏松,肥力较高的烟地或宽窄行种植的早玉米地块。
二、品种选择
选择5月底收获的小春马铃薯作种薯,品种以宣薯2号、宣薯3号、威芋3号、米拉、会—2、云薯201等中熟品种为主。
三、种薯催芽及种植节令
催芽播种,秋马铃薯种植的最佳节令为7月20日—8月15日。小春薯自然休眠出芽需90天,若不催芽,将影响秋薯产量,催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920催芽,但效果不好;另一种是“晒种闷种”催芽法,此方法是将5月底前收获的薯种,平铺2-3层在楼板上,让散光照射20天左右后,再进行集中堆放,使其高温高湿打破休眠,促进发芽,见芽后再摊薄让芽生长至2—3毫米,方可播种。
四、合理密植
秋马铃薯为抱窝结薯,种植密度要在3300-4000塘左右,亩用种量150-200公斤,当烤烟下部烟叶采烤后,采取人工打塘方式,在两烟株间种植4塘,播种时茎芽向下,种植深度8-10厘米。
五、田间管理。
秋马铃薯幼苗长至5-10厘米时,此时烟叶已采收结束,要清除烟杆,及时掘膜、培土、垄墒、清除杂草,适时做好晚疫病防治工作。
六、适时收获
秋马铃薯生长至11月份后由于低温冷冻出现落叶、死苗时,过10天左右及时收获,收获时严格去杂,捡除病、烂薯,其余全部留作大春马铃薯生产用种。
七、搞好贮藏
收获后的秋马铃薯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略有散射光的地方保存,培育短状芽,提高种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