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前准备
一是选好茬口。一般以豆类、马铃薯、油菜茬为好。二是抗旱保墒。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灭茬,深度在20厘米以上,疏松土壤,充分接纳雨水,白露前后耙耱收墒,封冻后碾压保墒,翌春土壤开始解冻时,及时顶凌耙耱,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另外在浅山半干旱山区应兴修水窖,集纳雨季降水发展集雨补灌农业,减轻干旱威胁。三是科学施肥。亩施农家肥2—3吨,尿素10—20公斤,磷肥(过磷酸钙)33公斤,氮磷比1∶0.5—0.75。亩施纯氮一般为4—10公斤,五氧化二磷3.5—6公斤。四是选用良种。良种是农业生产中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因此,要对所种植的老品种应尽快淘汰,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二阴山区应大力推广种植陇春13号、变异4号、86—85—26等品种;浅山半干旱山区重点推广定西35号、定西33号、临麦30号等抗旱品种。五是种子处理。为了防治黑穗病、根病等病害,在播前每50公斤种子用15%粉锈宁0.15公斤拌种。
二、播种技术
一是合理密植。亩播量控制在20—25公斤,亩保苗约为25—35万株。二是适时播种。针对我县冬、春及初夏长时间持续干旱少雨雪的气候特点,墒情较好时有利于种子发芽,因此一般在3月上旬,当气温稳定通过0℃,表土日消夜冻抢墒播种,即顶凌播种。三是选好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机播或耧播,产量较老犁播种增产9—11.2%。
三、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小麦从出苗到起身阶段,称为前期。该期以根、叶、蘖等营养器官发育为主。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全苗的基础上促根促蘖、培育壮苗、协调幼苗生长和养分贮存的关系。第一,查苗、补苗、间苗,确保全苗。用72%2.4—D丁酯乳油40克,加水25—30公斤,晴天喷雾,可防治杂草。第二,喷除草剂3—5天后,亩用磷酸二氢钾50—100克加水40—50公斤喷洒,促进作物生长。
2、后期管理。抽穗后亩用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喷雾,并防治小麦蚜虫,促进光合作用,加快养分的贮存,防止贪青,促进正常成熟,增加粒重和产量,经试验增产10—15%。
3、适时收获,精收细打,颗粒归仓。小麦适宜在蜡熟末期收获。此时穗下节间呈金黄色,穗下第一节间呈微绿色,籽粒已全部熟黄,但内部呈蜡质状。群众有“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两成丢”的说法。因此,应适时收获。同时种子必须晒干扬净,水份应在11%以下,以便贮藏。(农博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