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苗期是指从小麦播种出苗到小麦的起身拔节期,小麦苗期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如果管理不好,往往造成一系列生理性畸形苗的发生,对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最终影响到小麦产量。
1.立针苗(一根针)
发生原因:播种质量不好,播种量过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好,播种后地块压苗严重都易形成立针苗。有时为防麦苗受冻,施用土杂肥盖麦苗,盖的厚,到春季起身时,容易形成立针苗。
立针苗的长相特点:似一根针立在那里,分蘖少,叶片少,麦苗长的细,长相差,形不成足够的分蘖。如果是播种深造成的立针苗,扒开土层,会发现地中茎很长,影响麦苗发育。
防治技术:(1)提高播种质量,掌握合适的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不能过深过浅。(2)掌握适宜的播种量,应根据地力、品种、产量而定。要做好麦种的发芽测定,发芽串在95%~98%的麦种,可掌握0.5公斤种子能出10000棵苗,如果整地好,一般亩产500公斤的地块,需播种7~8公斤。(3)对于播种过密形成的疙瘩苗,应用中耕技术及早把多余的苗子除掉。(4)播前要精细整地,要求达到地面平整,无明显坷垃,土要细碎。(5)不论哪种原因形成的立针苗都要扒上、中耕去掉多余的麦苗。(6)及早追施偏肥浇偏水,使立针苗尽快转壮。施肥宜浇2%~5%的尿素或磷酸二铵溶液。
2.疙瘩苗
发生原因:播量过大,播种技术不精,造成播种后的麦苗成疙瘩苗;耕地技术不好,土块不碎,明暗大坷垃多;播种时因行走不均,造成疙瘩苗。
防治技术:(1)掌握科学合理的播量,一定要依地力定产量,依产量定穗数,依穗数定冬前分蘖总数,依冬前分蘖总数定基本苗数,最后依基本苗定播量,注意冬前总蘖数为要求穗数的120%左右。播前要做好种子的发芽率测定。(2)精细整地,使整后的土地要平、坷垃要碎、匀,无明暗坷垃。
3.缺苗、断垄
发生原因:主要是地力墒情不好,或地面不平,浇水不匀;小麦发芽率不高,掺拌不匀;土地坷垃大及地下害虫的危害造成的。
一般麦垄无苗15厘米以下,即一拳头长无苗,这样的是缺苗,麦垄达到15厘米以上无苗,即一掌的长度无苗,这样的是断垄。
防治技术:(1)精细整地,地要平整。(2)足墒播种,如果播种时土地欠墒,一定提前一周浇水,待水分适宜时再播种。(3)一定做好小麦种的发芽试验,发芽率低于95%的不要用作麦种,播前拌种要匀。(4)适时防治地下害虫。
4.死苗(枯叶、死心、死蘖)
发生原因:整地不好,特别是整地质量不细,造成大坷垃多;小麦浇水过多或过少;土壤板结,发生龟裂,致使麦苗断根;冬季灌水量过大,造成地面积水而结冰,使根系窒息,分蘖死亡;人工追肥不匀;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且施用不匀;播种过早,麦苗长势过旺;冬季突遇低温;病虫危害。
在春季起身拔节前,部分麦田出现叶片死亡,心叶枯死、干枯,分蘖死亡,枯叶等属于死苗。
防治技术:(1)播前~定整好地,加深耕作层,有利于小麦根系向纵深发展。整地做到“齐、平、松、碎、净、墒”即“土地平整,耕层要松,土壤要碎,地要干净,墒情良好的要求”。(2)小麦地浇水造墒时,一定要浇匀、浇透。(3)土壤质地差的要防止水分过于过湿,使苗窒息。(4)施用有机肥作底肥时,一定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要撒施均匀,勿留粪底。(5)播种不要太早,要适期晚播,以免麦苗长势过旺。(6)防治好秋播期间的病虫害。
5.黄苗
发生原因: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底肥;种肥施用过多,使幼苗或种子接触肥料、烧伤或死亡;施用防治地下害虫的药量过多,根突受伤膨大,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墒情不好,播种过深,使小麦苗瘦弱,叶片细长而黄;整地不好,明暗坷垃多,土壤悬松,根系扎得不好,麦苗缩心,黄叶;播种过早,麦苗过旺,地力差的麦田未施底肥或追肥不及时,麦苗由于无机营养缺乏而黄苗;土壤黏重,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根系发育不好,铁锈色,麦苗瘦弱,叶突发白发黄;土壤严重缺N、P,尤其是严重缺P肥,叶黄苗小;地下害虫、根腐病的危害形成黄苗。从小麦播种到拔节前,只要发现田块中存在苗弱、苗小、苗瘦、黄叶、黄心、黄蘖、黄苗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防治技术:(1)对于因播种原因形成的黄苗要浇水补救,浇水后要及时划锄,松土。(2)对于因墒情不好或因播种过深形成的黄苗,要用竹耙扒去表土,帮助麦苗出土,或进行清理,使分蘖节盖土变浅,以促进麦苗生长。(3)对于因土壤过于黏重,通气不好形成的黄苗,应深搂松土,散墒通气。(4)对于因缺乏P、N肥的土壤,速抓紧时间补施速效性的N、P肥,以使麦苗尽快转壮。(5)对于因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种肥过多造成的黄苗,如因土壤墒情偏差,应立即浇水。(6)对于因地下害虫、根腐病造成的黄苗抓紧时间施药防治。(7)对于已形成的黄苗,可采取中耕、搂划、浇水等技术慢慢促其转化,若实在不行,黄苗有继续发展成死苗的危险,要抓紧时间改种、补种、移栽等。
6.冻苗
发生原因:有些地区因有些年份,冬季气温下降较多,小麦发生冻害,麦苗死亡。生理死亡是在小麦拔节前,在逐渐降温的正常情况下,在0~20℃低温范围内能维持正常发育生长,如温度再降或突遇低温等原因造成的小麦冻害。
诊断:如果某一年份气温下降到-20℃以下,或在入冬前,气温突降,这样可能发生生理死亡;苗弱,土壤水分多,下层结冰,体积膨大,结冰土层把土壤和根一起抬起来,地面龟裂,根被拉断死亡的,部分没有死亡的,分蘖节露出地面,不能发生次生根,植株晃晃荡荡,可能发生凌抬、凌截;冬季,平均气温不太低时(0℃左右),大雪埋没麦田,被雪埋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内养料入不敷出亏死;早春表土融化,下层仍结冰,叶片开始蒸腾作用,而根系吸不上养分和水分;严重干枯或饥饿,植株死亡;浇冬水过晚,或封冻浇水,地下已结冰,水不能渗下,在地表形成浮冰盖住麦苗,小麦窒息死亡。
防治技术:(1)要注意选择抗冻品种。(2)要适期晚播,适当浅播,一般3厘米,浇足底墒水,以培育壮苗。(3)越冬前要及时镇压、划锄、防止龟裂,使地面细碎,平整、防止透风。(4)要壅土、盖粪、积雪,以改善分蘖所处的温度环境。(5)切勿过早浇返青水。(6)黏性土壤水分多,苗弱的不要冬灌,苗未分蘖的,也不宜冬灌。如果苗被抬起,分蘖节露出地面,尚未被冻死,应立即设法培土,使分蘖节入土,促进次生根的形成,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凌截。(7)浇冬水不要太晚,更不要封冻后浇水,以防植株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