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自
1996年示范推广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以来,抛秧稻比插秧稻单产增5%-12%,2000年争取80%以上水田面积逐步实行旱育抛秧,作为水稻生产上新台阶的突破性技术措施。但是,目前部分地区差距较大,笔者进行实地调查,其主要障碍因素是农民对增产机理不清,具体操作不规范,因而出现种种问题,如苗期病害死苗,抛栽质量差,肥水管理技术跟不上,杂草多,后期倒伏造成不增产等。现将水稻旱育抛秧增产机理和相关技术简述如下。
一、增产机理
早育抛秧稻从播种到成熟有其独特的生长规律。其之所以增产,是秧苗根多、苗壮、早发、有效分蘖多、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等综合因素,与插秧稻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一)秧苗素质优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是通过在早地条件下育苗,控制秧苗水分的供给,从而有效地控制秧苗的徒长,促使地上部分的矮壮,地下部分报系发达,抗逆性增强。与水育秧相比,早稻始播期可提前3-5天,具有早播。早发、抗寒的优点。
(二)农艺性状佳
抛秧是将小苗带土带肥采取空中飞溅的作业方式,形成大田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插秧稻相比,小苗带南不伤根,活棵快,秧苗生长迅速。一般抛后2-3天可发出新根,比插秧稻早5-10天。由于抛栽人土浅,分蘖节露于表面,分蘖早,分蘖多,有效分蘖增10%以上。抽穗比插秧稻提早5-7天,亩增6%-10%。
(三)光能利用好手插水育秧部分叶片萎蔫枯死,缓苗期长,不可避免地造成大田前期植株生长光能利用的浪费,而抛秧是小苗带泥抛入大田,秧苗无明显落黄潮和缓苗朗,大田光合势强,净同化率高,光能利用率高,这是抛秧稻争相争粒高产的重要原因。以嘉早935抛栽试验为例,在齐穗期和成熟期考查,于物重分别达到0.906kg/m2和1.507kg/m2,明显超过插秧稻。 二、栽培技术要点
抛秧栽培是一门系统的农业科技,现就其规范化的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一)选用良种首先要把好种子关,选择良种。如中稻Ⅱ优
838和Ⅱ优
195;1998年湖北省审定的新品种有:博优湛19、中稻Ⅱ优50、晚稻金优
928、汕优晚
3等。其共同优点是优质、高产、德大、粒多、耐肥。抗倒、分难力强。
(二)装企匀播
选用标准盘土、精把匀播、浇足底水、双膜覆盖是齐苗的关键。浸种催芽时,根芽不宜过长,以破胸露白为好。否则芽根过长易损伤,不易与细土混匀,装盘
后会造成空壳率高,发芽不均匀。在2-3叶期要逐渐进行通风降温控温炼苗。整个育苗期严防雨淋苗床而损苗。 (三)防病除草由于早春气温较低,立枯病、青枯病易造成死苗,且播种量少,给杂草生长留下了较大空间,造成草害,这两害是育好壮秧的大障碍。其防治办法,苗床厢面每667
m2用水稻壮秧剂5-7.5kg对水200kg泼洒,能起到调酸、杀菌、壮秧等效果;在盖种后每67m2用10ml"旱秧净"对水5kg
喷施,专除旱育秧苗期杂草。 (四)抛栽质量大田抛栽质量和定植密度是抛秧成功的前提。由于塑盘旱育秧苗体小,所以在抛栽前必须做到田平、泥细、水浅、表层有泥浆,其中田平往往是操作中的难点。要按照各水稻品种的特点适龄抛栽,保证定植密度,一般每667
m2约2万窝。抛栽时,耍逆风高抛匀抛,抛高为2.5-3m,使秧苗垂直入泥浆,一般先抛70%,再补30%,大田按2-3m的距离留出工作行,然后将行内秧苗捡起补缺补齐。 (五)水浆管理秧苗抛后2-3天不进水,立苗后建立1-3cm浅水层,促进分菜,并以水层进行生态控草,移苗后长期来取硬板湿润灌水制度。抛秧水管全过程实行半导式栽培。 (六)肥料运筹根据抛秧稻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必须改变常规施肥方法,即基肥使用量比插秧稻适当减少,借以充分利用抛秧的早发优势,造成群体植株能中期稳长发棵的局势,然后增加穗肥用量,主攻大穗、多粒。在保证总纯氮量
130-
180kg/h
m2
的施肥水平上,在中等地力,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5:2.5:2.5,上等地力为4:3:3。
(七)预防倒伏由于抛秧浅植,故表层根比重大,根系下扎浅,根冠比例不协调,造成中后期倒伏,此问题较为突出。抛秧稻属于根倒伏,插秧稻属于茎倒伏,所以采取的防倒办法也不同。以下措施对预防抛秧稻根倒是完全可以做到的。1.育好矮壮秧,在秧苗2叶包心期喷施300mg/kg多效唑。2.适当深植,抛栽秧苗时,要求田面高差不超过3cm,无水层,有2cm深的泥浆,做到随耙随她,有利于植苗较深。还要长期采取硬板湿润灌溉的措施,促使根系下扎。3.增施钾肥,在合理施氮的条件下,施用基面肥时,可一次性用氯化钾150kg/h
m2,对抛栽稻生长粗壮稳健、抗根倒作用,同时对增大德形和粒重也有一定效果。4.适时晒田,晒田是水稻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抛秧稻要严格掌握晒田时间和晒田程度。当大田茎穗数达到预期稳数的80%左右时,让大田自然落于,及时开好润田沟,便土壤沉实硬板,直到成熟前一周,全田以湿润管理为主,土壤保持硬板而不回软,促进稻根向纵深发展,使根系和土壤结合较为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