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珍汕97A和恢136配组,于是1994年育成的中熟杂交中灿稻组合。
二、试验结果与适应范围:
1995-1996年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7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3%,居第二位,稳定性测定,回归系数为1.3257;199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7.5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07%,丰产性、稳产性较好。审定合格,可在中灿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三、特征特性;
该组合株型较好,株高110厘米左右,茎杆较粗壮,分蘖性较强,穗粒结构较协调 ,一般每亩有效穗16万穗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5克左右,外观米质中上,糙米率83%,整精米率53.5%,直链淀粉含量21.4%。全生育期147左右,比对照长2-3天,生长清秀,熟色好,耐肥抗倒,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纹枯病轻,综合性状较好。
四、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多蘖状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秧龄30-35天。亩播量湿润育秧和肥床旱育分别为15公斤、20公斤,施足基肥,早施断奶肥,巧施接力肥,栽前施好送嫁肥。
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6月上旬移栽,株行距4×7.5―8寸,每亩总施氮量在15-17公斤,基面肥50-60%,分蘖肥20-25%,穗粒肥20-25%,并配施磷钾肥。水浆管理,当总苗数达到够穗苗(栽后约20天)18-20万时,开始分次搁田,高峰苗控制在25-28万/亩;后期辅以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断水。
4、防治好病虫害。注意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主要病虫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