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简介
“稻-草”轮作,实行稻田种草养畜的农牧结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我省大量冬闲田的开发利用,解决我省发展草畜动物的饲草生产问题,还有利于我省畜牧业的加快发展和结构优化,是一项提高我省农业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值得加快示范。
从2003年水稻饲草轮作万亩示范效果看,该技术具备扩大示范推广的技术成熟条件。水稻饲草轮作与种植双季稻效益比亩增收288元,具体是:水稻饲草轮作种植模式全年可获纯收入883元,其中种植水稻可获纯收入553元(按55元/50kg计,亩产值663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110元),种植黑麦草可产生效益330元;双季稻耕作模式,早稻和二晚亩产分别为350kg和400kg,按去年稻谷价:早稻47元/50kg,二晚55元/50kg计算,两季产值共769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174元,纯收入为595元。
二、操作技术规程
该模式关键是改单季稻或双季稻为水稻饲草轮作,水稻生产季节比二季晚稻适当提前,为黑麦草延长生长时间创造条件,同时水稻选择高产优质杂交组合采用高产栽培技术以稳定全年稻谷产量。在生产季节安排上,应注意将水稻抽穗期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以避免我省8月上中旬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对水稻抽穗扬花造成不利影响。
(一)黑麦草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黑麦草有一年生的多花黑麦草与多年生黑麦草之分,在多花黑麦草中,又有四倍体与二倍体之分。研究和实践表明:在该轮作系统中,采用中、早熟的四倍体多花黑麦草,可以获得更高的鲜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这些品种主要有:赣选一号多花黑麦草,特高多花黑麦草和阿伯德多花黑麦草。
2、播种方法
多花黑麦草的播种方法主要有三种:(1)免耕法(稻底寄种法):在水稻收获前20天,将黑麦草种子用水浸湿后,拌上细砂,撒播子潮湿的稻田里,播种量为1.5公斤/亩,收获时尽量低割,以免稻茬影响今后黑麦草的收割利用。(2)翻耕条播法:在水稻收割后犁田碎土,按幅宽1.5-2米起畦,以1公斤/亩的播种量,撒播或按行距20-30厘米条播,播种后盖土深1厘米左右并压紧。(3)育苗移栽法:在水稻收割前30天左右,先在苗圃育苗,割稻整好苗床后,淋湿透苗圃,起苗移栽于苗床上,穴栽,每穴两苗,穴距25-30厘米,保湿,一周后即可返青生长。以上三种播种方法的产量比约为0.85:1:1.1。
播前整地,结合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作底肥。
3、田间管理
黑麦草的田间管理,应围绕水肥这两个环节,它喜湿怕浸,要及时排灌水,对氮肥敏感,施氮能提高其产量与质量,一般在苗期和每次收割1—2天后施复合肥10-15公斤/亩,并结合灌水。
4、收割利用
当黑麦草高40-50厘米时可开始割第一茬,以后每过20-30天收割一次,每次割草,留茬高5-6厘米,以利再生。为了不影响早稻禾苗生长,应在插秧前15天犁翻草茬,并放水沤田(由于黑麦草根系发达,没有机耕条件的,可实行免耕抛秧)。割下来的青草,可直接用于喂养畜禽和鱼。
青饲为孕穗期或抽穗期;调制干草或青贮为盛花期。
(二)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两优培九、金优752、Ⅱ优明86、中9优6号、红莲2号等。目标产量结构:每亩有效穗16万,每穗粒数240~25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29克,亩产650公斤以上。生育指标:1、移栽期:6月上旬移栽,叶龄3~4叶,每亩插主茎苗1.1~1.4万;2、分蘖期:栽后5~7天开始分蘖,叶龄为10时达到12万苗,叶龄为12时达16万苗,叶龄为14时达苗高峰,最高苗数控制在20~22万以内;3、拔节期:具有3叶1心以上的茎蘖数达16万;4、抽穗期:有效穗达到16万,每穗粒数240~250粒,总颖量3800~4000万朵,稻株保持有5片绿叶,稻脚清爽。
1、培育壮秧
采用旱床育秧或塑盘育秧培育壮秧,要求秧苗整齐一致、无病虫危害,矮壮。在技术上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一是抓好种子处理,减少种传病虫害和提高发芽率,浸种前最好先晒种、选种,种子一定要用强氯精消毒,若用化肥育秧要用100mg/kg的烯效唑浸种,用壮秧剂或育秧肥等含有化控剂的育秧产品育秧,则不用烯效唑浸种;二是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地做秧田,秧田施足基肥,每亩秧田应施充分腐熟的厩肥1000公斤;三是适期播种,于5月中下旬播种;四是稀播匀播,旱床育秧1m2秧床(实际面积)播种量控制在50g以内,塑盘育秧苗每孔播1粒谷(摆谷),五是移栽前5天施一次送嫁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10g/m2,施后喷清水洗苗)、打一次送嫁药。其它管理措施按相应的育秧方式。
2、合理密植
旱床育秧3~4叶前带土浅栽,塑盘育秧3叶前起盘摆栽或浅栽,移栽密度为5~6×(7+11)寸,即宽窄行种植,宽行11寸,窄行7寸,株距5~6寸,每蔸插1粒谷苗。
3、优化施肥
总用肥量:N18~20公斤/亩,P2O59~10公斤/亩,K2O18~20公斤/亩,相当不同时期施肥量如下:
基肥:占总施氮量和总钾量的40~50%,有机肥最好占25%以上,一般每亩施红花草1000~1500公斤或枯饼100~150公斤,磷全部作基肥,并配合施硫酸锌1公斤,硅肥50公斤。结合翻耕全层深施。
分蘖肥:占总氮量和总钾量的15%~20%,在移栽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或耘禾施下,也可分两次施,第二次在移栽后12~14天施,第一次占总氮量和总钾量的10~15%,第二次占总氮量和总钾量的5%。
穗粒肥:一般占总施氮量和总钾量的30~35%,分三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35天(叶龄余数为3.0~3.5,约在7月25~30日)施,占总量15%,第二次在抽穗前15~18天(叶龄余数1.0~1.5,约在8月10~13日),占总施肥量的15%,粒肥在始穗期施下,占总用肥量的5%。灌浆期根外喷施喷施宝、谷粒饱、或磷酸二氢钾1~2次,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4、科学灌溉
移栽期:薄水(0.5~1cm)或无水。
返青分蘖期:栽后5~7天保持薄水,施分蘖肥时灌浅水(1~2cm),让其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当主茎叶龄达到10叶时(6月下旬)或亩茎蘖数达目标数85%时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至田边开细裂,田中不陷脚时,又灌薄水湿润,防止裂逢过宽断根影响水稻生长,如此反复轻晒3~4次,保持田边裂逢倒2叶露尖期(不增加,为确保晒田效果,晒田时要四周开沟,田块大还要开“十字沟”。
孕穗期:约8月上旬,复水养胎,到抽穗7前天止坚持薄露结合,以后再轻晒一次直到抽穗期。孕穗期遇高温可灌跑马水降温。
抽穗灌浆期:抽穗扬花期要灌水2~3cm,以后干湿交替灌浆,收获前7天断水,切勿断水过早。
5、综合病虫害防止
在全生育期内,要根据当地的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及时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止工作,特别要注意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及时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