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草原产于英国南海岸,是欧洲海岸米草和美洲米草的天然杂交种。目前英国、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栽培,世界栽培历史80余年。我国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引进,现已在北起辽宁锦西,南至广东电白,50多个沿海县的海滩上都引种成功,大面积种植。
经济价值
大米草的嫩叶和根状茎有甜味,草粉清香,适口性好,为马、牛、羊、兔所喜食。据测定,在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生长期可达13%,盛花期粗蛋白质含量为9%、粗脂肪2.28%~3.17%、粗纤维13.75%~28%、钙0.32%~0.77%、磷0.2%~0.27%、胡萝卜素每千克23.95毫克~38.29毫克,谷氨酸及亮氨酸含量高。有机物质消化率高达60.86%,消化能每千克10.34兆焦,代谢能每千克8.37兆焦,评价属于良等饲草。每公顷产鲜草1.5万千克~3万千克。大米草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团粒结构,使软泥滩坚实,促淤消浪,保滩护岸,改良盐土。所以说大米草不但是发展沿海畜牧业,建立海滩草场和饲草基地的良好草种,也是固滩护堤,促淤造陆的理想植物。
植物学特征
大米草为禾本科大米草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株高一般为30厘米~70厘米,最高可达1米多。根系发达,茎秆直立、坚韧,不易倒伏。基部腋芽可萌发新蘖和生出地下茎,在土层中横向生长,然后弯曲向上生长,形成新株。叶互生,表皮细胞具有大量乳状突起,使水分不易透入;叶背面有盐腺,根吸收的盐分大部分由这里排出体外。圆锥花序,长10厘米~35厘米,由4枚~15枚直立的总状花序组成;小穗含1小花,长14毫米~18毫米。5月~11月陆续开花,10月~12月结实,结实率低。
生物学特性
大米草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淹特性,能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长的潮水经常淹到的海滩中的潮带栽植成活。因它是湿生植物,故耐旱能力差。在海水淹没时间太长、缺少光照的低滩不能生存。大米草密集成草丛,即可抵挡较大风浪。它既能生于海水盐土,也能在淡水中性土、软硬泥滩、沙滩上生长。分蘖力特别强,在潮间第1年可增加几十倍到100多倍,几年便可连片成草场。耐高温,草丛在气温40℃~42℃时,若水分充足仍能分蘖生长。不耐倒春寒,当夜温骤降到-10℃多度时,将被冻死。耐石油、朵酚油的污染,能吸收汞及放射性元素铯、锶、镉等。大米草适生于海滩潮间带的中潮带,在风浪太大的侵蚀滩面则不能扎根。
栽培技术
选地大米草宜选择海滩中潮带栽培。军港和水产养殖场附近不宜栽植。
育苗大米草一般不用种子繁殖,采用分株繁殖法。在大缸或水田育苗,保持浅水层并施肥。每缸用1株~2株苗,1年即可长满缸。
栽植将育成的苗连根和地下茎挖出,每5株~10株为一丛作种苗,按株行距2米~3米,或3米~5米栽植。栽植深度6厘米~10厘米,风浪大的宜深,风浪小的宜浅。栽植时间应在每月小潮转大潮时期,即农历十一、十二或二十七、二十八进行,以便达到栽后连续五六天以上每天均有潮水淹到,从而保证草苗扎根成活。
管理栽后头几个月要经常查苗、护苗和补苗。从第2年起,每年秋冬将地上部分收割干净,以利来年春季新生苗的正常生长。
利用方法
大米草的分蘖力和再生力很强,所以产量较高。
刈割青饲大米草每年可刈割3次,第1次在6月~7月,大米草抽穗时进行;第2次在9月中下旬,再生草长至30厘米左右时刈割;第3次在11月上中旬,即临冬前刈割。刈割时应选择晴天进行。每次刈割之后晾晒至叶片萎蔫,就可切碎或整株直接饲喂畜禽,还可粉浆发酵喂猪。如果刈割的青草在近期内喂不完,也可青贮或晒制干草或粉碎成草粉储存,等缺草时饲喂畜禽。
放牧在海滩大米草草场上可全年放牧牛、马、羊、鹿等家畜。此外也可用来喂兔。应注意放牧时要划区轮牧,以利再生草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