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Grusjaponensis)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野生种群数量2600多只,繁殖于中国的东北、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越冬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尤以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为最多,达1000余只。为了扩大种群,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保护区、动物园等科研单位开展了人工驯养、繁殖丹顶鹤的研究工作。至1998年,国内至少有57个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丹顶鹤,许多动物园开展了丹顶鹤的人工育雏工作,并取得可喜的进展。盐城自然保护区从1986年开始人工育雏丹顶鹤,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现总结如下:
1.育雏前的准备
1.1育雏舍的选址
育雏舍的选址除应遵循家禽舍的选址原则外,还应注意远离其它家禽舍,同其它鸟舍(包括鹤笼舍)之间,至少应相距100m,距离大些更好。同时育雏舍应采取隔离措施。在育雏舍四周至少30.5m处应设置围栏。出入围栏门应上锁。应拒绝参观者入内。
1.2育雏方式和设备采取
育雏箱+地面的育雏方式是合理的。育雏箱是自制的,大小为100×80×100cm,四周及顶用双层三合板中间加保温材料做成,一侧留有门和观察窗口,底为1×1cm家禽用的育雏网,网高离箱底边10cm;箱内采用多只60-100W白炽灯供热,并设自动控温系统。室内有400×500cm(视幼鹤数量而定)大小,设保温伞;无保温伞采用红外线灯泡加自动控温系统。地面采用水泥拉毛的较粗糙的地面。垫料采用粗黄砂。室外设运动场,大小视幼鹤数量而定。饮水器采用不同大小的盆(视幼鹤不同生长阶段而定)。
1.3育雏舍和设备的清洁、消毒
所有散落的废物及不用物必须由舍内清出,地面应刮清,后用高压水冲洗;墙壁冲洗后用石灰水粉刷,所用设备应擦洗干净,小件可浸泡于消毒液中;清除舍外所有废物杂物和杂草,后用消毒药水消毒。对舍内和设备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48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在清洁消毒以后,围栏门和育雏舍门都必须上锁。
1.4试温
在小鹤要出壳48小时前,对育雏箱、保温伞的温度进行调试,以保证温控设备运行正常。
2.育雏期的管理
2.1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也很难提出一种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育雏温度;然而,对于刚出壳的丹顶鹤来说,采用与其背高相同高度的温度36.5℃是合适的,以后视情况每日降0.1-0.8℃。除此以外,还应观察雏鹤活动情况来了解温度是否合适。湿度过高,雏鹤远离热源,张开翅膀,频频张口呼吸;温度过低,雏鹤紧靠热源,缩颈收翅,吱吱叫个不停。温度适宜时,雏鹤活泼好动,精神饱满,采食正常。随着气温渐高,室内温度与箱内或伞下温度相同时就可以脱温。但脱温是一个渐进过程,须根据外界环境温度而定,白天脱温晚上仍需加温;当遇天气突然变冷时,则需复温。
2.2湿度
尽管丹顶鹤为水禽,但在育雏期,舍内保持干燥是必须的。相对湿度应在60%左右,这样有利于改善环境,控制疾病。
2.3饮水
雏鹤出壳24小时后需给饮水。开始可能需要调教。用滴管将水滴在其喙的前端,它就能自己咽进。后将水盅内水发出响声,吸引它,这样多做几次就学会。开始用18℃冷开水,一周后改用经消毒过的自来水。每天应将饮水盆刷洗干净。在刷洗水中必须加入消毒剂,以利于杀死微生物。
2.4饲料和饲喂方法
饲料是育雏的关键。但目前对丹顶鹤还没有统一饲养标准。雏鹤的饲料有小鱼、虾仁、面包虫、牛肉屑、熟鸡蛋以及用玉米、小麦麸、豆饼、蛋白酵母粉、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制成的颗粒料。雏鹤饮水2-3小时后开食,饲料以小鱼、虾仁、面包虫为主。这时雏鹤视力较弱,啄食不准确,需要饲养员引诱,经过2-3天后小鹤就会自行啄食了。7-10日龄后,可以喂少量颗粒饲料,饲喂次数原则上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减少。1-10日龄每天喂8次,从6:00时至20:00时,每隔两小时喂一次;11-30日龄每天喂6次,每隔3小时喂一次,时间从5:30至20:30时;30-90日龄每天喂4次,上午两次下午两次。
2.5运动和驯化
1-20日龄小鹤夜间应放在育雏箱内。10日龄后小鹤,白天如晴天无风,中午温度在25℃以上,可将小鹤移到室外活动。开始时间宜短,约1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在饲喂和运动过程中给予固定口哨对其驯化,做到每次喂鹤、放鹤必叫,使其形成条件反射,产生跟从反应,天长日久就会达到驯化目的。
3.育雏期的疾病防治
3.1维生素D和钙缺乏症
雏鹤出雏2周后出现以骨软为特征的佝偻病。临床表现为生长阻滞,趾爪和喙变得柔软易弯;上下喙不能紧闭,啄食硬质食物较困难;关节粗大,骨干较细,行走明显吃力,常以跗关节着地;羽毛生长不良。治疗:用鱼肝油每只喂2-3滴(约4000国际单位),每日3次;盖天力每只每日25mg,分三次喂;连用7天,6天后跛、腿软等症状逐渐消除。预防:雏鹤3日龄开始用盖天力,每日12.5mg分2次口服;每日喂鱼肝油2滴。
3.2维生素B2缺乏症
雏鹤出雏8-12日龄发病,临床表现为脚趾向内侧弯曲,行走困难,呈现内八字或跛状;严重时跗跖关节着地或不能站立,只是伸腿卧地,呈“劈叉”状,腿部肌肉萎缩并松弛,皮肤干燥;食欲仍好,但生长缓慢,逐渐变弱与消瘦;时有腹泻;死后剖检,特征性病变是坐骨神经肿胀。治疗:每只每天5mg维生素B2分二次投喂,一般6-8天后脚趾伸展正常,并能站立。预防:3日龄开始每天每只1mg维生素B2分二次投喂,或用复合维生素B每日10mg分2次投喂。可预防本病发生。
3.3维生素B1缺乏症
雏鹤出壳后7-10日发病,临床表现为:先是肌肉振颤,无目的摇头,不停鸣叫,后为痉挛;跗关节着地,头向颈后弯曲,呈“观星”状。治疗:用维生素B1每日每只4mg分2次投喂,连用7天,即可治愈。预防:从3日龄用复合维生素B片10mg分2次投喂,即可预防该恙发生。
3.4肠炎
雏鹤在7-90日龄易发生,表现为拉黄绿色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粘污;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治疗:用氨基苄青霉素每日每公斤50-100mg,分2次肌注,严重者静脉滴注。
3.5住白细胞虫病
雏鹤在40-120日龄易发生住白细胞虫病表现为然发病,食欲减退,甚至不吃,呕吐,拉深灰色或深绿色稀粪,精神萎顿,常低头缩颈,鸣叫不停,离群,喜卧;羽毛松乱;可视粘膜苍白;死后剖检:眼球深陷,可视粘膜苍白;肌肉苍白、有出血点;肝、肠浆膜、肠系膜、心包、肌胃、肾、脾表面都有1-2mm大小不等白色结节;脾、肾肿大;肝、脾、肾实质内散在小结节;腺胃乳头肿大,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十二指肠有出血点。挑取肝、肾表面小结节,置于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高倍镜下观察,可见纺锤形半透明的裂殖体。治疗:用复方磺安-5-甲氧嘧啶钠,每次每公斤体重15mg,肌肉注射;病情严重的静脉滴注。连用5天,停3天,再用5天,停14天,再用3天;输助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50ml,维生素C2mg,ATP2mg,辅酶A50IU,一次静脉滴注;症状较轻的用10%葡萄糖50ml,复合维生素B液10ml一次性灌服。同时喂给新鲜小鱼、虾仁。用药5天后即可治愈。
4.育雏期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4.1防“争斗”
雏鹤喜争斗,同批次1日龄时就应隔离分栏饲养,喂食时应分别饲喂。以后要驯化逐步合群。在驯化过程中,饲养员要加强对雏鹤的看守护理,直至适宜为止。
4.2防“贪食”
1日龄左右时雏鹤有贪食现象,此时应增加颗粒饲料量,减少高蛋白质类饲料,同时要适度控制进食量,以免体重增加过快造成两腿不能负重行走现象。
4.3防高温
在越冬地夏季高温高湿,笼舍内应增加防暑降温设施,运动场要搭凉棚,要有水盆或水池。小鹤出现张口呼吸时,应向凉棚喷洒凉水或直接向小鹤身上喷洒清洁凉水。
4.4防鼠鼬
鼠和鼬不仅偷食和破坏饲料,传播疾病。而且骚扰雏鹤,直至咬食幼鹤,给育雏造成重大损失。育雏室门窗应用1cm×1cm铁丝网封罩,运动场的四周及顶也应用1.5cm×1.5cm铁丝网做围网。就是这样,饲养员要加倍小心,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