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韩国引进的灵芝菌种在不少地区进行了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辽宁省农科院的几项栽培技术如下:
㈠季节安排 灵芝属于高温恒温型菌类,韩国灵芝也不例外,其菌丝生长温度15~32℃,最适26~28℃,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以27~29℃最适宜,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在辽宁地区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制作栽培袋,接种后培养18—25天移入栽培场,再培养25—30天,7月中旬至9月中旬可收2—3批灵芝。9月下旬之后气温下降子实体停止生长。
㈡栽培方法 辽宁地区除有少量段木栽培外,大部分是采用代料栽培法,根据韩国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都采用采光、保温、通风条件好的塑料大棚栽培。棚式灵芝代料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是:
1.大棚建造一般生产1吨灵芝干品需长×宽×高为72×8×2.5m=1440平方米的大棚面积,以东西走向为好,菌袋横向排列,按12~13层的高度,每棚可摆放菌袋(袋装干料500克)2.5~3.0万个。
2.菌袋规格 为保证菌袋质量防止菌袋破裂,降低成本,最好采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进口原料吹制成的筒料制成的袋,这种袋韧性好,耐高温,规格为17×34~36厘米。
培养料配方
⑴木屑54%,棉籽壳30%,麸皮10%,玉米粉5%,石膏粉1%,尿素0.2%。
⑵木屑77%,玉米芯10%,玉米粉12%,石膏1%,尿素0.2%。
不论采用哪种配方都要求原料新鲜、无霉变,木屑要粗细搭配,以利通气,料含水量60~65%,pH自然。装袋时要松紧一致、压实,袋两端用皮筋或绳扎口,常压灭菌。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量9~12袋/瓶,污染率控制在5%以下。
4.管理技术 采用两场制,即在培养室中将菌袋置于木架上。在26—28℃下发菌,菌袋井字形摆放,培养室空气要流畅,发菌过程中要勤检查,有杂菌污染菌袋要及时处理。一般18—25天菌丝可长满袋,再移入大棚进行出芝管理。此阶段在辽宁地区正值高温季节,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菌丝长满袋后,用利刀割口开袋,但注意不要把袋拉破,垛间沟中灌水,晴天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喷水量以保持土层潮湿为宜,遇久晴不雨的干旱天气,要适当增加喷水量和喷水次数,井在大棚下方每侧开15个左右通风口(间距4~5米),以免灵芝子实体因高湿而霉烂。灵芝对光线特别敏感,如果光线不足或通风不良则长成畸形芝,因此棚顶用草帘遮盖,以保持散射光线。菌袋摆放间距8~10厘米,避免芝体重叠、粘连。出现孢子粉时不可再往芝体上喷水。待白色生长圈停止生长、变黄时适时采收。
5.采收加工 在同一棚内的灵芝长出时间参差不齐,白色生长圈消失、成熟亦不尽一致。因此,应选子实体己长到足够大、色泽变成深褐色、子实层已增厚、孢子粉较多的灵芝先采收,采收时用利刀沿基部割下,晴天放在竹筛上晾晒2—3天即可,装入塑料袋中,扎口密封加防腐剂以防返潮霉变,然后装箱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