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叶上有黄斑是什么病
黄瓜叶上有黄斑是什么病
黄瓜霜霉病。用6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0倍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0倍5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黄瓜的病害主要有哪些???
黄瓜叶片病害
黄瓜细菌角斑病通过什么传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过冬,能存活1~2年。种子上的病菌,在种子萌发时侵染到子叶上。病菌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从伤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处侵入为害。病菌发育适温25~27℃,在温暖高湿时发病重。一般比霜霉病发生晚。家庭无土栽培条件下一般不发生。
家庭无土栽培预防方法同黄瓜枯萎病预防方法;药剂防治方法同黄瓜霜霉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什么症状?
黄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会有这样的症状,要及时防治
细菌性角斑病怎么治疗?
角斑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用中生菌素,或乙蒜素,或多抗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辛菌胺乙酸盐,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春雷王铜,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喹啉铜,或氢**铜,或**亚铜,或氧氯化铜,或甲霜铜,或络氨铜,或松脂酸铜等进行防治效果很好,发病后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黄瓜是细菌性角斑病么?有什么有效办法?
黄瓜靶斑病,细菌性斑点混发建议使用一下配方防治1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或咪鲜胺锰盐或异菌脲+喹啉铜。2甲基硫菌灵+戊唑醇+有机铜+霜霉病药物。3可杀得3000+苯醚甲环唑+乙蒜素4阿米西达+叶枯唑+溴菌腈。几种配方交替轮换使用。
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上常发生的两种病害,但一些菜农由于对两种病害症状认识不清,常将两病混淆,从而延误防治时机。现将两种病害的主要不同点介绍如下:
(1) 致病菌不同:黄瓜霜霉病由真菌侵染所致;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由细菌侵染所致。
(2)病斑大小不同:两病皆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病斑,形状上较难区别,但病斑大小较易区别,霜霉病病斑较大,扩散蔓延快,易连结成大病斑;细菌性角斑病病斑较小。
(3)病斑颜色不同:霜霉病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淡黄褐色或灰白色。
(4)病斑穿孔不同:霜霉病病斑后期常干枯但**孔;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后期易破裂、穿孔。
(5)背面特征不同:空气潮湿时,霜霉病病叶背面长出绒毛状紫灰色至紫黑色霉层;细菌性角斑病病叶背面溢出白色菌脓。
(6)发病部位不同: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茎、果实上均可发病。
(7)防治药剂不同:防治霜霉病常用的药剂有: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常用药剂有:DT杀菌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有什么区别???
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这些症状与霜霉病很相似。因此,常因误用农药贻误防治时机。
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细菌性角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浅,浅褐色或灰白色,质脆易破裂穿孔;霜霉病病斑较大,颜色较深,黄褐色,**孔。
(2)细菌性角斑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溢出白色菌液(菌脓),干后留下白痕;霜霉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产生黑紫色或灰黑色霉层。
(3)摘下病叶对太阳光观察,细菌性角斑病病斑有明显透光感,霜霉病无透光感。
(4)细菌性角斑病可为害瓜条,产生水渍状、近圆形病斑,扩展后可连片成不规则形,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病斑产生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维管束附近的果肉变色,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霜霉病不为害瓜条。在症状拿不准时可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鉴别,即将病叶取下,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稍洒些水,于15~20℃下过夜,第二天若背面病部无黑霉产生而有菌脓溢出就是细菌性角斑病,有黑霉产生就是霜霉病,若既无黑霉也无菌脓,有可能是生理性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