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吃什么东西?
蝼蛄吃什么东西?
蝼蛄食性广,可采食菊科、藜科和十字花科等多个科的植物,不仅采食植物叶片,还采食根、茎。温度影响蝼蛄采食,20°C以下,随着温度降低,采食量逐渐减少,活动也逐渐减少,5°C时蝼蛄几乎不再活动,20~25°C有利于蝼蛄采食,高于25°C,采食量又开始下降。
桃蚜的发生规律
桃蚜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不同。因世代短,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早春,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在冬寄主上营孤雌胎生,繁殖数代皆为干雌。当断霜以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上,侨居寄主上为害,并营孤雌胎生繁殖出无翅胎生雌蚜。直至晚秋当夏寄主衰老,不利于桃蚜生活时,才产生有翅性母蚜,迁飞到冬寄主上,生出无翅卵生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交配后,在冬寄主植物上产卵越冬。越冬卵抗寒力很强,即使在北方高寒地区也能安全越冬。桃蚜也可以一直营孤雌生殖的不全周期生活,比如在北方地区的冬季,仍可在温室内的茄果类蔬菜上继续繁殖为害。桃蚜靠有翅蚜迁飞向远距离扩散。一年内有翅蚜迁飞3次。第一次是越冬后桃蚜从冬寄主向夏寄主上的迁飞。因此,冬寄主上的蚜虫是露地甜椒的主要蚜源。在菜区,温室内的桃蚜,由于冬茬番茄和甜椒植株衰老,营养条件恶化,大量产生有翅蚜,这也会成为露地甜椒的重要蚜源。第二次是在夏寄主作物内或夏寄主作物之间的迁飞,这次迁飞来势猛、面积大、受害重。当有翅蚜占蚜虫总量30%时,7~10天后即5月中旬至6月中旬便是有翅蚜迁飞的高峰期。第三次是桃蚜从夏寄主向冬寄主上的迁飞,一般在10月中旬,天气较冷,蚜虫的夏寄主植株衰老,营养条件变差时期。桃蚜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若高于28℃,对其发育不利;适宜湿度为50%~80%。桃蚜在不同年份发生量不同,主要受雨量、气温等气候因子影响。此外,桃蚜天敌较多,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峰、蜘蛛、寄生菌等,若自然界天敌数量大,可抑制其为害。
蔬菜的害虫有哪些图片
凡是危害蔬菜的昆虫、螨类、软体动物等都统称为蔬菜害虫。国内已知的害虫约400种,上海菜区常发性蔬菜害虫有几
十种,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在6万?8万吨。根据取食特性,蔬 菜害虫分为咀嚼类口器害虫(包括夜蛾、菜粉蝶、小地老虎等)和
刺吸类口器害虫(包括蚜虫、粉虱等父根据危害部位分为** 害虫(包括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和地上害虫(包括夜蛾、菜 螟、蚜虫、蓟马、烟粉虱等)。
按照动物分类学主要涉及如下害虫:①鳞翅目害虫(夜 蛾、菜粉蝶、小菜蛾、烟青虫、棉铃虫等);②同翅目害虫(蚜虫、
烟粉虱、白粉虱等);③鞘翅目害虫(黄曲条跳甲、猿叶甲、黄守 瓜等);④双翅目害虫(瓜实蝇、斑潜绳、潜叶蝇等);⑤缨翅目
害虫(蓟马等);⑥螨类(红蜘蛛、茶黄螨等);⑦软体动物(蜗 牛、蛞蝓等)。
蛴螬的危害及发生规律如何?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1)蛴螬的危害
蛴螬为多食性,可为害多种植物的**部分,主要为害花生、大豆、甘薯、玉米、麦类等各种农作物、苗木的**部分。三龄幼虫食量大,为害严重,如为害花生有的将嫩果全部吃光仅留果柄,有的咬断果柄使荚果发芽、腐烂,有的吃空果仁形成“泥罐”,有的剥食主根使植株死亡,幼虫可转移为害,造成植株大片死亡。成虫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叶片。
(2)发生规律
①东北大黑鳃金龟。在辽宁二年发生1个世代,以成虫和幼虫隔年交替越冬。成虫活动期在4月~8月;幼虫在春、秋两季为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性诱现象明显,趋光性不强。成虫与幼虫隔年发生,交替越冬,春蛴螬与秋蛴螬轮流为害。
②暗黑鳃金龟。一年发生1代,以3龄老熟幼虫越冬。6月~7月为成虫发生期。在辽宁,幼虫春
(5月)、秋
(8月~10月)两季为害。成虫昼伏夜出,有群集性、假死性,趋光性强。成虫有隔日出土的习性,出土日与非出土日的虫量相差极大。
③铜绿异丽金龟。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在辽宁,幼虫春季为害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害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成虫为害期。成虫通常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
性强,灯诱数量多,上灯雌虫多于雄虫。
(3)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幼虫与防治成虫相结合,把各种防治方法协调起来,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防治。
① 农业防治
实行深耕多耙,轮作倒茬。合理使用肥料,不施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消灭地边、荒坡、沟渠等处的蛴螬及其栖息繁殖场所。
② 药剂防治
防治幼虫 防治幼虫应抓住幼虫盛孵期和初孵幼虫阶段进行防治。防治蛴螬要采取灌根技术或对地表粗喷雾。要考虑化学药剂对花生的安全间隔期,要选用对花生蛴螬高效、长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如乐斯本、毒死蜱、辛硫磷等,提倡采用生物制剂白僵菌防治低龄幼虫。另外,也可采用毒土防治。将一定量的药剂兑水拌细土制成毒土。毒土拌匀后,撒于种苗穴中,注意种苗与毒土隔开,免生药害。常用配方有:40%辛硫磷乳油450克/公顷~600克/公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公斤/公顷,兑水7.5公斤,拌细土300公斤。
防治成虫 防治成虫应抓住成虫产卵前期,利用成虫大量出土取食交配时机,进行灯光诱杀、人工捕捉、药剂防治。在成虫盛发年的成虫盛发前(雌雄性比为0.8∶1.2),于晴天傍晚喷洒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倍液于叶片上。
怎么在家养蛴螬?最好有具体的湿度和温度控制的方法
北方养这个不太好活啊
得给它们搞发酵木屑当食物
湿度在60-70%,温度一般保持在25-28度就可以了,不过幼虫即使在南方也要经过冬眠期的,从10月中旬到来年3月,温度保持在15度左右就不会冻死。
中国的美食有多少种?
蝼蛄是什么样子的昆虫?
到了夏秋之交,在夜晚常常可以听到**面发出的一种阴沉的颤抖叫声,它跟蟋蟀的叫声很不相同,既没有韵律,也没有节奏,只有一个调门,毫无变化,直声直气,断断续续地呜叫着。这就是**害虫——蝼蛄的呜叫声。
蝼蛄的呜叫方法与蟋蟀的呜叫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摩擦翅膀而发声。因为蝼蛄在**隧道里呜叫,所以发出来的声音就使人有沉闷而不爽快的感觉。如果我们顺着这种叫声向前探索,即使来到发声地方的近旁,也很难找到蝼蛄。因为蝼蛄经常隐藏在它掘成的**隧道里,根据物理的共振现象,使它很容易察觉人们脚步的振动,稍一接近,它就可以收到“情报”而感到危险即将来临,马上停止呜叫,并且顺着**隧道而逃之天天。因而,凭呜叫声捉到蝼蛄是非常困难的。
蝼蛄是**生活的昆虫,又叫土狗子,一般多叫它拉拉蛄、地拉蛄。在我国,有北方蝼蛄、南方蝼蛄和台湾蝼蛄三类。
北方蝼蛄又叫华北蝼蛄,在我国北方各省的蝼蛄都属这类。华北蝼蛄身体最大,体长约40毫米~55毫米;腹部呈圆筒形,身体的颜色是淡黄褐色,或者是黑褐色。它极喜欢栖息在厮肥较多的土壤中。初孵化的幼虫全身是乳白色的,以后逐渐变成淡黄褐色或黑褐色,它的复眼却是淡红色,头部则呈淡黑色。
南方蝼蛄又叫非洲蝼蛄,成虫的身体较小,大约只有30毫米~32毫米长,腹部近似纺锤形,身体的颜色是灰黑色的。它的分布面积极广,遍及我国各地,尤其是黄河以南、华中、华南一带,地势低洼的地区,栖息的特别多。孵化之后的幼虫呈乳白色,随着发育成长,身体和头部的颜色就逐渐变成暗褐色,腹部却是淡黄色。
分布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一种身体较小的蝼蛄,叫台湾蝼蛄,体长只有25毫米~30毫米,是分布我国各地的三种蝼蛄中最小的一种,头胸部和触角的颜色均是浅灰带有褐色,腹背的颜色是浅灰色,腹部表面上是黄色的。
蝼蛄是农业的害虫,它的挖土掘洞的生活习性造成了对农业的极大危害。我们要防治它,首先要了解它的生态和生活习性。
蝼蛄前足扁平,好像泥水工人使用的抹子一样,前端生有锐利的尖爪,能用它在**挖土掘隧道。到了冬天,它就钻到**深处过冬。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西北地区,蝼蛄的越冬时间都比较早。在南方江浙一带,蝼蛄的越冬时间,大约在11月前后。
到了来年春天,蝼蛄就从**爬出来,马上开始建设它的“家园”。它顺着地面向**掘洞,能掘到三四十厘米到100厘米的深处。它把这个洞作为它的“老巢”,白天藏在老巢里,黑夜就出来毁坏庄稼。
蝼蛄除了修建它的“老巢”以外,还从**挖掘从四面八方到老巢的通道。它专门挑选松软的土地进行挖掘,遇到坚硬的地方就让开,所以挖掘的通道弯弯曲曲,好像战场上的“交通壕”一样。如果它在土质松软的农田里挖掘通道,一分钟就能挖掘20厘米长。
蝼蛄对农业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它在**挖掘的时候,如果碰到农作物的根部阻碍进路,它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用“牙齿”咬碎、切断,大吃大嚼饱餐一顿。如果碰到的是马铃薯在前挡路,它就边挖边吃,把马铃薯拦腰打通一个圆洞,继续前进。
蝼蛄的食性很杂,几乎所有的作物,它都吃。所以农作物都受其害。作物幼小的时候,它不但咬断嫩茎还吃掉叶子;作物长大以后,它把根部咬成丝状,凡是大量栖息蝼蛄的被害田里,因蝼蛄在**挖掘隧道,使作物的幼根和土壤分离,幼苗干枯,以致农田缺苗断垄。所以说蝼蛄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害虫,是一点儿不冤枉它的。
蝼蛄这种害虫,对自己产卵的安排,显得很有些“深谋远虑”。在五六月间,蝼蛄经过长期越冬,需要大量取食,以备交尾繁殖,这正是春播季节,形成它一年中第一个为害**。雌蝼蛄把隧道里面一部分通路,开凿成一个像大肚子酒瓶那样形状的空间,最宽敞的地方,约有3厘米宽,7厘米长,这个大肚子酒:瓶形状的地方,就是雌蝼蛄在临产前为它自己准备的“产房”。大肚子酒瓶的瓶口,紧贴在地面的表层。‘蝼蛄把“产房”整修竣工以后,还要搬运一些腐烂了的杂草到里面去,均匀地铺在四周。大肚子酒瓶口也用烂草塞住。这一切准备完以后,它就到了“预产期”,准备“临产”了。
它在“产房”里只产卵40粒~50粒,然后雌蝼蛄就用泥土把隧道里的通路都堵死,目的是保护它产的卵和孵出的幼虫的安全。
雌蝼蛄产了卵以后,并没有完事,还要“大兴土木”。它要在“产房”外面的周围地面上,距离“产房”2厘米远的地方,挖成圈沟,好像是一圈“护城河”一样。挖出来的泥土,都要铺在“产房”的顶上,从地面上看,是一个直径5厘米的小土堆。这是为了使“产房”保暖、防热和避免外来危险。
雌蝼蛄的卵大约经过10天左右,就孵化成和老蝼蛄的相貌完全一样的幼虫。
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乳白色,逐渐变成褐色。3天以后,就有很强的活动能力了。铺在“产房”四周围的烂草,可以给小蝼蛄随时充饥。这些事先储备的腐烂杂草,在小蝼蛄独立生活之前,足够40只~50只小蝼蛄食用。等把“产房”里的“存粮”吃完以后,小蝼蛄也健壮成长起来,它们就破洞而出,自己挖掘隧道,从此开始了新的独立的**生活。到了春夏之交,它已经长成成年的蝼蛄了,每到夜晚,就在**“唱”起那忧郁;沉闷的“歌曲”。
在昆虫的世界里,二生都过着**生活的,只有蝼蛄这一种。但是,它并不是不善于飞翔。夏季,它喜欢潮湿润泽的地方,所以它产卵多聚集在水稻田埂、菜园地内,沿小河的两岸、灌溉渠道的两边、池塘、水坑等积水洼地附近。越冬的时候,都要寻找干旱的地方。它在。10月左右,就离开“家园”,飞往适宜于它居住的地方;越冬以后,又飞往潮湿的地方,重建“家园”,产卵以后,就结束它的生命而死亡。它一生中,只有两次搬迁“家园”时候的飞翔。我们在深秋夜晚的露天灯光下,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扑向灯光飞舞,这是它们在旅行途中的一次小憩。
忧郁、沉闷的“歌手”——蝼蛄,对农田来说,是一大祸害,它们食性很杂,食量也很大,它既伤害地面的农作物,也伤害**的农作物,例如危害果树、蔬菜的幼苗和各种作物的种子等。
蝼蛄最喜欢吃的是麦类、高粱、粟子、烟草、棉花和各种蔬菜的幼苗等。刚才说过,它的成虫和幼虫在**挖掘隧道和通路的时候,是一边挖掘通道,一边咬食阻挡它前进的农作物的根部或者接近地面的嫩茎的。受害比较轻的一些农作物,地面下的茎被咬坏了一部分,即使不致于枯死,也会造成作物的发育木良,严重影响产量。受害严重的幼苗,地面下的根、茎,彻底被截断,这些农作物会立刻枯死。
蝼蛄对农作物产生祸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始消灭蝼蛄这一农作物害虫伪活动,使蝼蛄遭到捕杀,为农业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