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别号油甘子、牛甘果,年夜戟科叶下珠属。漫衍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
余甘子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3米,叶革质、互生、二列、条状长圆形、全缘。花牝牡同株,花小、黄色,簇生叶腋下。花期3-4月,果期9-10月。蒴果肉质,球形或扁球形。果实富含维生素C,可供食用,初食味酸涩,好久而甘,故有“余甘”之称。种子略带白色。滋生主要依赖收获和根蘖滋生。
余甘子喜日光,耐干旱贫瘠,萌叶力强,根系蓬勃,深根性,常生于丘陵山坡较肥饶的酸性壤土中。可栽培为果林,树龄可达200年以上。材质微红褐色,坚韧详尽,耐腐耐水,可做耕具、家具用材。树皮可提制栲胶。果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可治咽喉炎等。
21世纪的头一年春天,笔者经花友先容在有名花乡~福建漳州百花村买到一棵余甘子古桩头,毛重23kg,桩头扁平,圆径84厘米、高103厘米、宽94厘米,桩头顶部有6个枝干,栽植于水泥盆。经内行展望,该树约有50年树龄。
笔者参照树势,经由重复视察揣摩后,锯失落2个枝干,留下4个枝干(均截短),并对左边3、4两干(紧贴在一路)适当举办挪位。同时抹失落桩头中、低位置的3处丛芽,剪除交织枝、堆叠枝、横闯枝等,做到平坦有序、疏密适中。而后,栽植于2号龙盆(深盆),覆上造就土,增强水肥治理。
因为该树性命力特强,管护又得法,扩大很是兴旺,遂于2002年5月,经中度修剪蟠扎后,移植于六角形宜兴紫砂盆(中深盆)。又经由近2年的不停打顶(摘心)、抹芽、修剪、蟠扎和经心养护,现已根本构成一盆多干式的余甘子盆景。
余甘子喜阳,喜微酸性壤土。较耐旱,日常平凡浇水要间干间湿,干透浇透。年龄季可。1-2天于正午时浇水1次;炎夏季天日夕各浇水1次,同时向植株喷水(雾),向空中洒水(特殊是水泥地),降低气温,修建吝啬候, 保证植株正常扩展。
余甘子稍耐肥,在扩展期可每个月施淡薄饼肥或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液2-3次,促进树壮叶绿。休眠期制止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