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芍药,娉婷婀娜,姿色艳丽,又雍容华贵而与牡丹相似,故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美称。
芍药是一种具有很长种植历史的花卉植物,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牡丹花非常的像,很多时候都将芍药和牡丹花一起栽种来提高观赏性。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芍药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芍药花和花王牡丹很相似,种殖芍药花之前,我们要对芍药花有最基本的了解,比如:生长环境、气候条件、何时开花等,这样对养出好的芍药花能起到事半功备的效果。
芍药花有一定的耐寒特性,喜欢阳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温度方面,7月平均温度在27.8度,最高温度在42度的条件下也能良好生长。每年在3月份发芽,5月上旬开花。
芍药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俗语称:“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一故芍药春季不宜移植,通常于10月间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分株。分株时将根株掘出,用利刀顺根部裂缝处切开,使每丛带有3~5个饱满充实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伤害芽眼),然后栽于施过基肥的广口深盆中,覆土至芽顶上3—4厘米,保持盆土湿润,分株栽植后在第二年即能开花。
芍药喜阳光,耐寒,好肥,夏季喜凉爽气候。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盐碱土。盆养芍药宜在秋季10月间进行,需带泥团或泥块。如分株的,其块茎需带芽眼,否则栽后不长枝叶、不开花。栽后覆土厚于块茎3~4厘米,并施入基肥,盆土保持湿润。盆栽用土可用培养土加入1/10的河沙拌和后上盆种植。
侧蕾出现后可予摘去,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开花美丽大。花凋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
芍药花的养殖方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希望可以帮助花友们对芍药花的日常养护。
1、温度
芍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喜温耐寒,有较宽的生态适应幅度。在中国北方地区可以露地栽培,耐寒性较强,在黑龙江省北部嫩江县一带,年生长期仅120天,极端最低温度为-46.5℃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开花,露地越冬。夏天适宜凉爽气候,但也颇耐热,如在安徽省亳州(bo zhou),及夏季极端最高温度达42.1℃,也能安全越夏。
2、光照
芍药生长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长繁茂,花色艳丽;但在轻荫下也可正常生长发育,在花期又可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免受强烈日光的灼伤,从而延长观赏期,但若过度蔽荫,则会引起徒长,生长衰弱,不能开花或开花稀硫。
芍药是长日照植物,在秋冬短日照季节分化花芽,春天长日照下开花。花蕾发育和开花,均需在长日照下进行。若日照时间过短(8~9小时),会导致花蕾发育迟缓,叶片生长加快,开花不良,甚至不能开花。
3、土壤
芍药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层深厚,又是粗壮的肉质根,适宜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长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畅,容易引起烂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但应注意含氮量不可过高,以防枝叶徒长,生长期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茁壮,开花美丽。芍药忌连作,在传统的芍药集中产区,在同一地块上,多年连续种植芍药,是很普遍的现象,已造成严重的损失,不只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所以,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
4、水分
芍药性喜地势高敞,较为干燥的环境,不需经常灌溉。生长期间特别是现营期和开花期不可缺水。芍药因为是肉质根,特别不耐水涝,积水6~10小时,常导致烂根,低湿地区不宜作为我国的芍药产区,每次水灾,对芍药几乎都是毁灭性的,只有在高敞处,未被水淹的芍药留了下来。
霜后,平盆剪去枯萎的地上部分,适当浇水覆土。入冬起至早春的整个休眠期,土壤都应保持湿润,不可太干,但排水要畅通,忌积水,否则地下块根易腐烂致死。越冬期间盆土不要过干即可。
5、施肥
盆栽芍药宜放置于阳台上阳光充足处,冬季也无须移人室内。盆土除施基肥外,还须在春季萌芽、孕蕾时及人秋生长芍芽时施追肥。花谢后半个月,即6月下旬进行施肥,以及时补充芍药开花期所消耗的养分,为芍药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准备物质条件,保证来年开花艳丽。
6、换盆
盆栽芍药l~2年换盆一次,于10月初进行。换盆时应多保留些宿土。如株丛不大,不要分株。
【注意事项】
盆栽芍药,霜降后剪去枯萎枝叶,以防孳生病虫。越冬期间无需移入室内,放置在阳台上或房檐下阳光充足处,盆土不要过干即可。
芍药定植后不能经常移栽,否则会损伤根部,影响生长和开花,为使芍药良好生长,每年需进行合理施肥。每次施肥后,都要浇足水,并应立即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雨季应经常中耕除草。
芍药开花前,侧蕾出现后,可及时摘除,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花大花美。花谢后,如不打算播种繁殖,应随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