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主要形成在唐菖蒲的叶子、茎杆、花瓣上,可惹起球茎糜烂。叶子染病早期泛起黄至褐色小点,逐步扩大为圆形或卵形病斑,红褐色。花瓣受益呈水渍状褐色黑点。球茎受益则表面为不规矩形黑斑,中央糜烂变软。田间空气潮湿时,染病茎叶上构成一层灰色霉状物。前期,叶鞘内构成个别玄色卵形菌核。
病原:为[BotrytisgladiolorumTimmermans],属丝孢纲、丝孢目。有性世代为[Botryotiniadraytoni(BuddinetWakef.)Seaver]。病部上的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胞子。
侵害门路:病菌发育的相宜温度为20摄氏度-23摄氏度。高湿阴冷是此病出现的须要前提。
病发前提:栽植地低洼积水、土质粘重、日光缺乏、治理不善,时而减轻病害的出现。
防治和治疗要领:
①晚期泛起病株,立即铲除销毁。
②病发时代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②不消病区的种球。
④有轻度染病的球茎,应先浸种消毒,然后水洗,晒干,珍藏。
唐菖蒲茎腐病
症状:病害主要出现在植株下部组织。染病球茎泛起下陷病斑。直径4毫米-6毫米。黄至黑褐色,边沿稍隆起呈溃疡状。叶基病发常有大批显着的黑斑。叶鞘熏染则泛起暗褐色水渍状花纹。叶子受益则黄化凋萎。在枯燥的状况中,病部糜烂干涸,在潮湿的情形下,病部组织硬化消失,最初仅残留维管制组织的纤维。此时茎干易被折断。
病原:为[Pseudomonasmarginata(McCulloch)Stapp],属真细菌纲、假单孢杆菌目。
病发纪律:病原菌靠病残体在泥土中生涯,遇相宜的状况即侵害流传。在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年夜的情形下,病发严重。地下益虫可流传病菌。
防治和治疗要领:
1、制止在病发地域轮种。举办泥土消毒。
2、选用无病种球,并用1000倍高锰酸钾液消毒。
3、发明病株实时革除销毁,并消毒相近泥土。
4、收成的种球要严酷遴选,镌汰病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