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别称六雪尼、落雪泥等,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玲珑小巧,叶茂翠绿,花朵姹紫嫣红,具有极高的种植观赏价值,而且园艺品类繁多,常见有蓝、白、红、紫和重瓣、双色等品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岩桐的养殖办法和堤防事项吧!
大岩桐的成长习性
大岩桐性喜温暖、湿润、半荫、忌强光直射和富含腐殖质的疏松、肥沃偏酸性沙质土壤环境成长。成长期适宜温度20-25摄氏度,不耐寒,冬天气温降低到5摄氏度左右时休眠,气温太高也会影响植株正常成长,夏天气温高达30摄氏度以上时会使植株呈半休眠状态。成长期要求空气湿度大,不喜大水,防止雨水侵入。冬天休眠期则需坚持干燥,如湿度过大或温度太低,块茎易腐烂。
大岩桐的繁育措施
1、播种:播种前先用将种子浸泡24小时促进提早发芽,用浅盆或木箱装入腐叶土、菜园土和细砂混在一起的培养土,土平整后匀称地撒上种子,盆底润水后盖上玻璃,在18-20摄氏度的湿度条件下约10天后出苗。
2、分球:选通过休眠的2年至3年老球茎于秋天先埋于土中浇透水并坚持室温22摄氏度进行催芽,当芽长到0.5厘米左右时将球掘起切成2块至4块,每块上须带有一个芽,每块栽植一盆,即出现一个新植株。
3、枝插:枝插繁育办法是大岩桐常用繁育方式,在大岩桐块茎上常萌发出嫩枝,扦插时剪取2-3厘米长,插入细砂或膨胀珍珠岩基质中,小心遮荫,防止日光趋向,维持室温18-20摄氏度,15天即可发根。
4、叶插:选用成长健壮、发育中期的叶子,连同叶柄从基部采下,将叶子剪去一半,将叶柄斜插入湿沙基质中,盖上玻璃并遮阴,坚持室温25摄氏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插后20天叶柄基部发生愈合组织。
5、芽插:大岩桐芽插繁育一般在春天种球萌发新芽长达4厘米至6厘米时进行,将萌发出来的多余新芽从基部掰下,然后插于沙床中,并坚持一定的湿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于翌年6月至7月开花。
大岩桐的养殖措施
1、土壤:大岩桐喜疏松、肥沃而又保水良好的腐殖质土壤,宜用富含腐殖质、疏松的微酸性土壤种植,常用1份珍珠岩、1份河沙和3份腐叶土加少量腐熟、晒干的细碎家禽粪便配制,盆栽大岩桐常用腐叶土、粗沙和蛭石的混在一起基质。
2、温度:大岩桐适宜的成长适温是10-25摄氏度。差别的季节又有差别的要求,1-10月间为18-25摄氏度,10月到第2年的1月10-12摄氏度。适宜的温度,可使叶子成长繁茂、碧绿,花朵大而明艳。当植株枯萎休眠时,将球根取出,藏于微湿润沙中。
3、光照:大岩桐为半阳性植物,平时.要恰当遮阴,防止强光直射。冬天小苗期应日光丰富,夏天必需放在通风、具有散射光的荫棚里精心养护,成长期光照不能太强,开花时宜恰当延长遮阳时间,冬天休眠期盆土宜恰当坚持稍干燥些。
4、浇水:大岩桐花、叶生有绒毛,一旦沾上水滴,极易腐烂,因此忌向花、叶上喷水。最好应用浸水法浇水。平时浇水要适量,过量极易酿成块茎腐烂,叶子枯黄,甚至整株死亡。夏天高温阶段,每天浇水1-2次,开花时期务必防止雨淋。
5、施肥:大岩桐从展叶到开花前每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花芽出现后需增施磷肥,切不可沾污叶面,每次施肥后喷清水1次,从叶子伸展后到开花前每隔10-15天应施稀薄的饼肥水一次,花芽出现时需增施一次骨粉或过磷酸钙。
6、虫害:大岩桐在养殖过程中易出现叶蜗类虫害,重要为害大岩桐的根、茎、叶,使叶子发黄、脱落,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当发现叶子上有红蜘蛛时,能够喷5%尼索朗乳剂1000倍液,防效不错。一般每隔1周喷洒1次,间断喷2-3次。
大岩桐的小心事项
1、防止叶子沾水:大岩桐的花、叶上成长绒毛,一旦沾上水就极易腐烂,所以切记不可向花、叶上喷水,最好应用浸水法浇水。
2、冬天适量浇水:冬天休眠期盆土宜坚持稍干燥些,若温度低于8摄氏度、空气湿度又大会导致块茎腐烂,同时花期要小心防止雨淋。
3、夏天恰当遮荫:夏天高温多湿对植株成长不利,需恰当遮荫,摆放在有散射光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否则极易导致叶子枯萎。
4、不要沾污叶子:大岩桐施肥时切忌不可沾污叶子,每次施肥后要喷清水一次,坚持叶面清洁,清洁后立刻擦干叶面,避免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