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黄化病属生理性病害,但黄化病的发生, 因素复杂,如肓目防治和治疗,常常徒劳无益,故必需认真进行观察,肯定病情,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方能奏效。兹就杜鹃黄化病的各种症状、病因及有用防治和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一、缺铁。
1、土壤缺铁:叶绿素的产生,需要铁、氮等元素,而土壤缺铁酿成黄化病的征象经常形成,因此补充土壤中的铁元素至关主要,可用硫酸亚铁粉末匀撒入盆土表面,直径30厘米盆可用1.5克,依这种推,然后喷大水使溶解水中,也可溶入水中浇灌,浓度为1%,或加硫酸锌、硼砂等也可,直至恢复。树干较粗大的植株也可用0.75%硫酸亚铁缓缓注入树干中,加以防治和治疗。
2、土壤或水偏碱,pH值增大时,严重影响根系对氮和铁的汲取,叶子自下而上逐渐黄化脱落,应首先用食醋中和水的碱性,使pH值降至5~6间,再行浇灌。土壤可用1、2项所述方法改造或替换盆土,严重时可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强0.3%的柠檬酸,搅匀施用,以加强粘着耐久成效。
二、选好种植土。
宜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沙质壤土,可选用腐叶土7份、园土2份、砂土1份、混在一起配制,并加少量(每盆约50克)麻酱渣、骨粉等作为种植土;忌用含石灰质的碱土或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在种植管理过程中,要干而不裂,潮而不湿,才能促使新根的萌发。
三、堤防防肥害。
杜鹃根细如丝,对肥料浓度反应极为灵活,过浓会发生黄化、脱落,甚至枯死征象,尤其一旦得黄化病,应立刻停止施肥;根外施肥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解决根本问题,再稳定一段时间,待新生绿枝木质化后方可施肥,否则仍有可能再次黄化。
四、要舍得摘除花蕾。
患黄化病的植株,即使花蕾成熟也是开不佳花的,但因开花要大量消耗养份,影响病株复原,故应及早将全部花蕾不论大小,一律摘除。
五、光照必需适宜。
叶绿素的产生需要光照,只有充溢的日光,才能使叶子显现正常的绿色,光照不足会使叶子黄化。但病株根系衰弱,叶子在强光下以易萎蔫,故夏秋强光高温季节须遮阳,晚秋、冬春要恰当加强光照,以利病株复原。
总之,杜鹃花一旦得黄化病后,应耐心改善养护条件,对症采用上述有用防治和治疗办法,预备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精心护理,可使病株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