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柳(Salixgracilistyla Mig.)属杨柳科(Salicaceae),原产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其种名gracilistyla为 「细长花柱」之意,因此名为「细长花柱柳树」,简称「细柱柳」,又其花序展开时花穗形态酷似猫的尾巴,故有「猫柳」之称,英名Cat-tail willow亦取猫尾之意。
银柳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直立,株高可达2m以上;单叶,互生,叶形呈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尖,叶背着生灰白色软毛,细锯齿缘;花序为葇荑花序,花单性,花蕾背覆鲜红色芽鳞。冬季落叶后,春季新叶未展开前花芽密覆滑柔银白色的细毛,姿态高贵典雅且易于瓶插,又「银柳」广东音似「银两」,是农历过年期间深受消费者喜爱之上等花材。
采后处理流程
冬季落叶期为银柳采收适期,约在12月中旬至隔年1月期间。一般来说,农民于田间剪下银柳切枝后,常会堆置囤积至一定数量后,再送集货场做分级包装工作,将生育不良或花苞脱落太多的枝条剔除后,依切枝长度进行分级工作,经分级后之切枝以束带捆绑,包装成箱后装柜,以冷藏货柜运送至国外市场。
然而银柳自采收至装柜完成,大多在室温下操作,常因堆置在集货场的时间过久或气温过高(热害),造成外销至当地市场或送至消费者手中的切枝有花苞芽鳞变褐或变黑情形,致使商品价值降低而影响售价,严重者甚至枝条呈现黑色,完全失去商品价值无法销售。除了在采后处理流程不当会造成黑色花苞及黑枝的情形外,采收前的病虫害防治及落叶剂之使用,均会影响采后处理后银柳切枝的品质。以下将介绍银柳采后处理流程及具备条件。
一、采收前病虫害防治及落叶剂处理
一般而言,银柳约在11月中、下旬开始落叶,落叶时间依当年冬季温度高低而异,银柳采收适期为植株落叶1/2~2/3间,过早采收的银柳切枝,花苞较不饱满且芽鳞色泽鲜红度较差,并需以人工或落叶剂处理来除去叶片,因此生产成本较高,但较早采收的银柳切枝,花苞着生良好、不易脱落;然而完全落叶后采收的银柳切枝,其花苞芽鳞鲜红且具光泽,但常有植株下位花苞脱落的情形,且过晚采收容易发生切枝花苞严重脱落情形,而影响售价。
因此应以正确的采收成熟度配合使用落叶剂,除了能确保切枝花苞饱满、芽鳞具光泽、色泽鲜红,并且花苞脱落情形少。在品种方面,因银柳包装方式大都采束带绑成把后,再装于纸箱中,而兰阳一号丰腴的花苞常常在束带捆绑的过程中相互挤压而脱落。至于田间采收时间,以上午及下午气温较低的时间较为理想,应避免于正午采收,因堆置在田间已采收的银柳易因温度过高而影响花苞品质。
三、田间吸水
银柳为木本植物,采收之切枝多为成熟枝条,因此对于环境的耐受能力强。为节省工作时间,通常农民自采收至分级包装成把的期间并无供给银柳切枝水分,且自田间采收至运回包装集货场的时间会超过4小时,而等待农民将银柳分级包装成把的时间通常会超过一天,甚至有数天之久。在此过程中,银柳品质常因堆置在阳光下温度过高,或堆置时间过久而显著地降低。
经试验,新鲜采收的银柳切枝,若在35℃、湿度100%情况下持续2~3天,切枝品质即显著降低,而温度不变(35℃),湿度降至60%以下,约1天的时间枝条即会出现干枝的现象。因此在银柳采后流程中,田间采收时若能加入插水的作业步骤,并快速将银柳切枝运回集货场或阴凉处,避免热害发生,则可维持良好的品质。
田间插水以自来水为宜,尽量避免使用地下水或沟渠灌溉水,因地下水或沟渠灌溉水较易含有细菌、重金属、杂质等,恐会影响银柳切枝品质。但若要省略田间插水步骤,最好是采收后尽快将切枝运回集货场,缩短在田间阳光曝晒时间,且避免堆置、即刻进行分级包装工作,以缩短采收至包装时间,避免切枝品质劣变,当包装完成后送冷藏库冷藏。
四、分级包装及冷藏
银柳于分级包装前,必须先剔除花苞生育不良、粒小、芽鳞着色不佳或花苞脱落严重等品质不良的切枝,再依切枝长度及顶梢分叉与不分叉为标准进行分级包装工作。一般来说,外销银柳的规格以5~7尺(150~210cm)间的顶梢分叉切枝为主,包装规格则以打为单位元,包装方式是以束带将切枝捆成1把,再适量装于纸箱中等待装柜。
包装完成后,在等待装柜或运输的过程中亦是银柳品质可能出现劣变的时候,经本场试验结果,银柳切枝以0℃及5℃冷藏贮藏4周后,少数花苞芽鳞呈现褐色,再于常温瓶插4周后,花苞脱粒率约9~16%,因此建议包装完成等待运输的过程最好先贮藏于0~5℃环境下,以防止银柳切枝品质发生劣变。
五、冷藏运输
银柳在完成分级包装并适量装于纸箱后,应移入冷藏库进行降温处理,以防止花苞芽鳞褐变并降低切枝的呼吸作用。目前外销银柳皆以冷藏货柜运输至国外市场,经试验建议冷藏适温为0~5℃,若温度提高至10℃,花苞芽鳞容易发生劣变。另外,银柳在装柜时,要注意堆栈方式,避免堆栈过多或过高而阻断冷藏货柜的冷气循环,而造成货柜温度不均,致使运送至国外市场的银柳切枝部分损坏,品质不均一。